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优选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温度计中水银柱受热上升,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变大
C.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
D.搜救犬能搜救地震中的幸存者,说明分子很小

分析 A、根据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解释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C、根据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分析;
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变化,所以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A正确;
B、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应该是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B错误;
C、原子、分子、离子可以互相转化,故C错误;
D、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是因为人体中的气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搜救犬的鼻子之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特征的知识,会用微粒的特征分析解决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并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1所示.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小头向下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下端有水柱上升,但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且一段时间没有变化现象,
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用该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不能用铁网代替铜网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2HCl=FeCl2+H2↑.
(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①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②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
③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二氧化碳溶于水.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液体换成水,观察液面上升的高度和气球胀大的程度.
④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气泡产生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为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
(2)20℃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相等;
(3)50℃时,KCl溶液的最大浓度(列式即可)为$\frac{40g}{100g+40g}$×100%;
(4)60℃时,10g NaCl和90g KNO3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冷却到20℃后,没有(“有”或“没有”)NaCl析出,有60gKNO3结晶析出.
(5)现有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将该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后析出了1g晶体,再恒温蒸发5g水后,又析出了2g克晶体,则保持温度不变,原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所需蒸发水的质量是7.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甲、乙、丙、丁4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钙4种元素中的2种组成.
(1)甲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可燃气体,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化合物,它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乙是一种氧化物,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乙的化学式为CaO.
(3)丙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Ca(OH)2+CO2=CaCO3↓+H2O.
(4)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若16g氧气 参加反应,则生成物的质量为4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反应),甲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步骤:反应前称量B装置的质量;从分液漏斗中滴入足量的盐酸,当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B装置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产生的CO2的质量.(资料:2NaOH+CO2═Na2CO3+H2O,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1)B装置中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增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接触面积;C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2)有同学提出质疑:此装置无法全部收集到生成的CO2,原因是装置中残留了二氧化碳.改进方法是反应结束后,向装置A中通入氮气.
(3)改进方法后进行实验,如果C装置中的现象是没有出现浑浊,只需利用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来确定CO2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如图A、B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在元素舟曲表中的部分信息,C、D分别是氢、氧两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
(2)若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O2,则X=8.
(3)上述四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写出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H2CO3(或HNO3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或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若利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必须打开K2、关闭K1,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石蕊试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在用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来制取火碱溶液时,他们发现三种溶液均呈碱性,如何确定他们恰好完全反应呢?
【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探究实验】甲组同学分别取等体积的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将二者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乙组同学为确定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取二者反应后的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无气泡现象,于是同学们得出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请你评价乙组同学由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解释与结论】丙同学结合乙组实验,他们重新取反应后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中无任何现象,于是丙组同学确定了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反思与评价】结合以上同学的探究活动,要确定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完全被消耗来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B.蒸发食盐水时,等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停止加热
C.洗净的胶头滴管倒放在试管架上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旋紧胶塞后,先将导管一端浸人水中,再用双手捂住试管外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