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要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你认为可以不必做的实验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乐山市毕业生4月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分子质量变大 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体积变小 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校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KOH溶液

(K2CO3)

Ca(OH)2溶液、过滤

B

N2气体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O

(Cu)

稀硫酸溶液、过滤

D

KNO3

(NaCl)

热水、降温结晶、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邻水县初三中考化学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8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标号);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那么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2)上述装置中的A和C组合后,可以用来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 (任写一种),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F装置内装满水时,还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该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F中,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则氧气应从 (填“a”或“b”)进入F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邻水县初三中考化学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CO2气体用NaOH溶液来吸收中 B.稀盐酸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C.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 D.硫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邻水县初三中考化学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台湾魔术师刘谦以其精彩的表演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他表演过程使用的下列道具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杯 B.金戒指 C.硬币 D.橡皮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九年级模考(四)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现钠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他们对钠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至完全,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着白色物质。

查资料:Na2O+H2O=2NaOH

提出假设:燃烧后瓶璧上附着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 。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是Na2O。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适量BaCL2

有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物质是Na2CO3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

思考与交流:

(1)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2)根据方案2的结论,补齐方案 2中②的实验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3)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可能是NaOH,你填 (同意或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

并简述理由:

(4)根据假设2,写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九年级模考(四)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D.KMnO4、NaCl、汽油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文登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列以物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氧化物: SO2 C2H6O H2O B.化石燃烧:石油、煤、火柴

C.非金属单质:磷、金刚石、汞 D.混合物:矿泉水、空气、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