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复印用的墨粉中含有Fe3O4粉末。制备Fe3O4的主要流程如下。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试剂X为______。

(3)操作Y为______。

(4)流程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Fe + H2SO4 = FeSO4 + H2↑NaOH 过滤Fe和O 【解析】 (1)①中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Fe + H2SO4 = FeSO4 + H2↑;(2)②中是硫酸亚铁与X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亚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道,X为NaOH;(3)从流程图中可以知道,经过操作Y,物质被分成固体和溶液两部分,故操作Y为过滤;(4)流程③反应前后,部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 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2C2H2+5O2 4CO2+2H2O。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氧和碳元素化合价均已改变,故A错误;B、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2=2∶1,故B正确;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2×2+2﹚∶5×16×2=13∶8,故D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②③①④⑥⑤ B. ③②①④⑤⑥ C. ③②①④⑥⑤ D. ②③①④⑤⑥

D 【解析】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①加热;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则正确顺序为:②③①④⑤⑥;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 CO2、H2O、N2 等能够实现利用太阳能让它们重 新组合(如图),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 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 热能 B. 电能 C. 化学能 D. 生物质能

A 【解析】 由图可知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将燃烧产物如CO2、H2O、N2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燃料,即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实验小组的同学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了能通过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能观察到反应的变化过程?

(查阅资料)

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NaOH

42

51

109

119

Na2CO3

7.1

12.2

21.8

39.7

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温度/℃

NaOH

Na2CO3

18.5~25

17.3

不溶

(进行实验)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为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打开止水夹,通入 CO2,气球明显鼓起后关闭止水夹

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变瘪

2

室温下,向10mL澄清饱和的NaOH溶液中通入适量CO2

试管内壁出现白色固体

3

① 室温下,向10mL饱和的NaOH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适量CO2

甲中出现白色沉淀,乙中无明显现象

② 滴入稀盐酸

甲中有气泡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1中,气球明显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2中,试管内壁上出现白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3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

(5)实验3中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实验1是从________(填“反应物消耗”或“新物质生成”)角度证明化学反应发生。

CO2 + 2NaOH = Na2CO3 + H2OCO2与NaOH反应,使压强变小生成碳酸钠的质量大于氢氧化钠质量,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不溶于乙醇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反应物消耗 【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2)实验1中,气球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生活用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用品

小苏打

管道通

有效成分

NaHCO3

NaOH

(1)小苏打能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

(2)管道通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______。

NaHCO3 +HCl == 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解析】 (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小苏打与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方程式为NaHCO3 +HCl == NaCl + H2O + CO2↑;(2)管道通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不是NaOH俗称的是

A. 烧碱 B. 火碱 C. 纯碱 D. 苛性钠

C 【解析】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2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鉴定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B. 观察气体颜色

C.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D 【解析】 A、澄清石灰水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无法检验氧气;B、氧气是无色气体,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无法确定该气体就是氧气;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被点燃;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 题型:填空题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各项中,____(填序号)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

①自顶端起约1 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凹状;④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 cm;⑤形状为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凹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⑩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2)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有____。

(4)如图所示,将桌面上两支燃着的且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大烧杯罩住,最先熄灭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

①③⑥⑦⑨⑩浮在水面小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高的一支蜡烛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分布在烧杯的上部,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受热后的分布分析。 【解析】 (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