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甲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工业上使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请写出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乙装置进行此实验,点燃酒精喷灯前先通一会儿气体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实验是验证木炭具有在氧气中能燃烧的性质实验,第④步操作中,应待瓶内温度___________时,再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其中第④步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KMnO4K2MnO4+MnO2+O2↑ Fe2O3+3CO
2Fe+3CO2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恢复到室温 检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解析】(1)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是采用了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2)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其方程式是: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一定要验纯,如果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氧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所以通一氧化碳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试管里的空气与一氧化碳混合反应而发生爆炸; (3)通过①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②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③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④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由上述分析可知,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最少的实验组合是②③,即B正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如下图所示的是A、B、D的相关信息(重叠部分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
(2)E→A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物质E的用途之一为________。
(4)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D. 熄灭蜡烛时会冒出一股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 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 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玻璃管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甲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乙中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溶解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乙试管内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丙实验试管③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丙实验能完成比较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并且三个实验都有必要做,试管②内所加试剂B、C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中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t1℃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
(3)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不会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图所示。(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亮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瘀、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