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氯化钙。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⑴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写出A物质的俗称:      。
⑵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⑶反应①中加入过量A物质的目的是      ;反应②中如果加入盐酸也过量,则对所得到的氯化钠纯度       (填“有”或“没有”)影响。
⑷分离后所得氯化钠的质量与分离前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结果     
(填“增大”、“不变”或“减少”)
⑴Na2CO3;纯碱。
⑵Na2CO3+2HCl=2NaCl+H2O+CO2↑;
⑶使氯化钙完全反应(合理即可);没有
⑷增大。
分析:本题中的氯化钠和氯化钙都属于盐,属于除杂质题,除杂质题最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要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杂质氯化钙,只要除去钙离子就可以了,氯离子不是杂质.因此可以加入足量是碳酸钠溶液(俗名纯碱或苏打),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从而除去钙离子,得到的沉淀和溶液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开.过量的碳酸钠可以用稀盐酸除去,在每个步骤中都有氯化钠生成,因此氯化钠的质量是增加的.
解答:解:(1)要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杂质氯化钙,只要除去钙离子就可以了,氯离子不是杂质.因此可以加入足量是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从而除去钙离子.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故答案为:Na2CO3;纯碱(或苏打).
(2)②的化学方程式是指过量的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它们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反应①中加入过量A物质的目的是使氯化钙充分反应;反应②中如果加入盐酸也过量,对所得的氯化钠的纯度无影响,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并且是液体.故答案为:使氯化钙完全反应(合理即可);没有.
(4)分离后所得氯化钠的质量与原来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增多了,原因是每一步除杂质的过程中都生成了氯化钠.故答案为:增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Al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时,小明将Al丝插入到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他非常困惑。小芳告诉了他,这是因为      ,并告诉了他最简单的物理处理的方法是                        .他按照小芳告诉的方法重新做了该实验,但他又发现Al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的同时有气泡产生.这一现象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
该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你认为他们提出该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
SO2的性质与CO2相似.
[设计方案]
同学们为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方案:
(1)小明认为若只是O2,则检验方法是                   
(2)小芳认为若只是SO2 ,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在通气前后        的质量,即可验证.
(3)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验证气体可能含SO2、O2、H2

如果产生的是O2和H2的混合气体,你认为该方案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现经实验证明不含O2,可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首先称量装置甲的质量,再将收集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后点燃乙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有CuO的铜丝网变为光亮的红色;此时先      (填“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体”);实验结束时称量装置甲的质量,发现质量无变化.
[实验结论]Al丝插入到CuSO4溶液时,产生的气体是         
(4)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得出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实验后,他们请教实验老师,老师告诉他们:在配制CuSO4溶液时,为防止溶液浑浊,在溶液中加了少量该酸性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面是探究有关节约的问题,请你参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红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小明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搜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        同时接触。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后观察,现象如 下: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4)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
(5)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持期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9分)通过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⑴甲实验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乙实验是利用红磷的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丙实验,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平底烧瓶中放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体现了木炭具有          性。
⑷方法感悟:甲实验是通过电解水后,验证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来得出水的组成,其依据是          ;乙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而不生成气体,从而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乙实验和丙实验中都消耗了瓶内的气体,其本质区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B.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分子运动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产物。

(1)两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完全变为黑
色沉淀,猜想是CuO。为验证猜想,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用CO还原得到红色物质,且生成的气体能使________,写出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有时也会生成浅绿色沉淀 [化学式为CuSO4·3Cu(OH)2]和Na2SO4,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为探究新制Cu(OH),的分解温度,设计水浴加热装置(如图)。
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该装置采用水浴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
(4)18℃时,将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Cu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测得混合液温度为22℃,说明该反应_____(填“放热”或“吸热”)。当水浴温度分别为30℃、60℃、90℃时,黑色沉淀出现的时间为:2分钟、6秒、1秒,则说明温度越高,Cu(OH)2分解速率越_____(填“快”或“慢”)。该实验说明,Cu(OH)2分解温度________(填“无确定数值”或 “有确定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实验小组选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装置B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填一种).
(3)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C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2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
(4)用装置C收集气体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5)该小组还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以用于制取气体,又可以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若要证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应向烧杯中的水中加入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对人体特别是粘膜组织有腐蚀刺激作用.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
③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__(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5分)
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实验1
2.0
 
 
实验2
a
MnO2  0.5
 
① 表中a的数值应是   。
② 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③ 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
(2)同学们继续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 + 3O2↑。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连续发生如下反应,试分析后按要求填空。
(I) 2KClO3 + 2MnO2="==2KMnO4" + Cl2↑+ O2↑;
(II)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I)K2MnO4 + Cl2="==2KCl" + MnO2 + O2↑。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拓展】氟利昂释放出的氯原子参与了臭氧层的破坏,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综合图中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写出臭氧层被破坏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