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实验室有一瓶硫酸溶液,老师请小明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明先取一只洁净的烧杯,称其质量为21.2g,然后 往其中倒入适量硫酸溶液后称量,总质量为60.4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23.6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掉了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83.8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0.2g.
(2)计算该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质量可以计算硫酸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该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60.4g+23.6g-83.8g=0.2g,
故填:0.2g.
(2)设硫酸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98                 2
        x                0.2g
$\frac{98}{x}$=$\frac{2}{0.2g}$,
x=9.8g,
该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9.8g}{60.4g-21.2g}$×100%=25%,
答:该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5%.

点评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据报道一个养殖场发现蛋鸡成批死亡,专家初判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活禽市场消毒处理可预防禽流感,以下是某消毒液产品的部分说明书,请据表用化学用语填空:
用途杀菌消毒
主要成分硝酸、硝酸银、过氧化氢
(1)标出硝酸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Ag$\stackrel{+5}{N}$O3
(2)该消毒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g+
(3)该消毒液久置空气中,溶液中某成分会发生分解反应,造成杀毒效果减弱,其反应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小明喜欢养金鱼,他上网查阅资料得知: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0.003g时,鱼就会死亡.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2+O2↑.小明将2.88g过氧化钙放入盛有200L水的鱼缸中,请你通过计算分析:
①当氧气完全释放后,鱼缸中水的溶氧量是否符合最低要求?(假设产生的氧气完全溶入水,其他因素忽略不计)
②此时该鱼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a、b、c、d四种液体的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b一定是水
C.c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D.c的碱性比d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祖国文化灿烂辉煌,有关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理解错误的是(  )
A.蚕“丝”是天然纤维
B.“蜡炬成灰”有化学变化发生
C.蜡炬流“泪”发生了物理变化
D.“蜡炬成灰泪始干”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二氧化氮溶于水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硝酸,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N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N原子个数没有发生变化
C.n=2
D.在该反应中,N元素显示出3种不同的化合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作助燃剂B.生石灰作干燥剂
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金刚石切割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向盛有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的烧杯中逐渐加入过量的锌粉,边加边搅拌,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a点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3种
②b点所得固体只有银
③b-c(不包括b点)的反应为锌和硝酸铜的反应
④d点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Zn2+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下列有关NaN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NO2是一种氧化物
B.NaNO2中有四个原子
C.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NaNO2中Na、N、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