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20g甲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5g;
(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因此将20g甲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因为降温后A的溶解度变小了;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1
(2)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因此将20g甲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故答案为:65;
(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因为降温后A的溶解度变小了;故答案为:减小;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故答案为:增加溶质(合理即可)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甲:可能是酚酞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CO2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可使酚酞试剂变红.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请完成如表:
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①排出水中溶解的氧气.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②隔绝空气.
(4)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①过浓的氢氧化钠也会使酚酞褪色(或酚酞溶液红色是否褪去,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方案二:②将滴有酚酞试液的质量分数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③溶液变红,说明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亮、小丽、小林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者方案步骤方案预估现象方案预估结论
小亮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酚酞试液
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小丽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7恰好完全中和
小林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产盐酸过量,没
有完全中和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小丽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反应后的溶液如果呈酸性,酚酞也不变色;因为中和反应的产物NaCl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丽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NaCl、NaOH(填化学式)
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小林猜想正确
有蓝色沉淀生成你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要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②大力植树种草,严禁乱砍滥伐
③逐步普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④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两种常见的碳的氧化物.
(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2)金属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因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3)收集镁条燃烧后的固体粉末于燃烧匙中,将其放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匙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固体粉末含碳元素.小明同学认为该结论不正确,理由是:酒精燃烧也产生CO2
(4)怎样对此实验进行改进,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请你思考并设计实验.改进后的实验操作:将固体粉末放于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试管口上方(或将固体粉末放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固体粉末上方);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该固体粉末含有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盐城是全国酸雨高发地区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得知酸雨是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而导致,他们想对此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1)做出假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2)设计方案: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浸泡,制成紫色纸花并晾干.先验证水能否使紫色纸花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紫色纸花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紫色纸花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①②;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
(4)实验:
①实验中纸花(Ⅱ)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纸花(Ⅲ)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未见变色,此现象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也不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
③实验Ⅰ的作用是对照.
(5)结论:实验过程中只有Ⅳ纸花变红,说明原假设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O2和C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二者的相同点是(  )
①都属氧化物;②都含有氧分子;③都含有氧元素;④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A.①②③B.②③C.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该原子的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
C.该微粒属于阳离子D.该微粒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B.铁水铸造成锅C.冰雪融化D.粮食酿成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