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蒸发皿中加热碳酸氢铵闻到刺激性气味 B.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D. 向铜绿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请填空:
(1)A图中水的作用是 ;
(2)B图中水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的烟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有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示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G为装置编号)。
(1)写出仪器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装置需要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收集氧气可以选择_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E装置收集某难溶于水的气体,判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___(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碳酸钠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小红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G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第一支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②第二支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了,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_________。
③最后小烧杯中的现象为______,说明二氧化碳有_____的物理性质和_______的化学性质,利用这种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取氨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加热铜绿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B.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C. 试管内壁有水珠 D. 绿色粉末逐渐变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氨水是氨气(化学式为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药品,它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酚酞试液从_____往________依次变红,这说明了_____。(用分子的观点解答)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实验操作练习中,王敏同学观察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①通过品尝某包白色固体是否有咸味确定其是不是食盐 ②取用锌粒时,直接将锌粒倒入手中
③刷洗试管时,将试管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下水道 ④在进行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时,为使现象明显,应向盛有一粒锌的试管中多加稀硫酸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三校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模型 B.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关系模型
C. 物质分类模型 D. 自然界氧循环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