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FeCl3可用作催化剂和外伤止血剂.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FeCl3腐蚀电路铜板后的溶液(主要成分为FeCl2、CuCl2)进行了氯化铁回收实验.

实验一:(如图1)

(1)写出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步骤②中的操作a名称是 ;步骤③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

实验二:该实验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又进行了另一种尝试.

【阅读资料】不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在不同的pH范围内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工业上利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金属氢氧化物依次沉淀,结合过滤等操作,进行物质分离.

如表是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铜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pH

Fe(OH)3

Cu(OH)2

开始沉淀的pH

1.9

4.7

沉淀完全的pH

3.2

6.7

(3)如图2,步骤b加入CuO消耗溶液甲中的HCl,使溶液pH增大到所需范围,请写出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你认为步骤b调节溶液的pH到 (数值范围)比较合适.

(4)该实验需要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请将pH试纸的使用方法补充完整: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5)FeCl3溶液容易生成Fe(OH)3发生变质,在保存FeCl3溶液时,常向FeCl3溶液中加入某种酸,以防止FeCl3溶液变质,你认为选用 (用字母表示)最合理.

A.稀硝酸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醋酸.

【答案】(1)Fe+CuCl2=FeCl2+Cu;置换反应;(2)过滤;除去过量的铁粉;(3)2HCl+CuO=CuCl2+H2O;3.2﹣4.7;(4)在玻璃板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5)C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一:(1)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因而铁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产生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2)步骤中的操作是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因此是过滤;固体A中是铁和铜的混合物,加入盐酸将铜分离出来,因此是除去过量的铁粉;实验二:(3)盐酸和氧化铜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CuO=CuCl2+H2O;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要让Fe3+沉淀完全,Cu2+不能形成沉淀,氢氧化铁沉淀完全的pH为3.2,氢氧化铜开始沉淀时的pH为4.7,要让Fe3+沉淀完全,Cu2+不形成沉淀,溶液的pH应保持在3.2~4.7之间的范围;(4)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的方法为:在玻璃板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5)盐酸能够和氢氧化铁反应不产生新的杂质,可以防止氯化铁变质产生氢氧化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两种固体均不带结晶水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X、Y两种固体物质都是易溶性物质

B降温t2℃X和Y的两杯饱和溶液到t1℃,析出的X一定比Y多

C向M点65gX溶液中加入15g X固体能得到t2℃X的饱和溶液

D降温(远高于t2℃)的X和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可初步提纯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不属于溶液的物质

A.糖水 B.牛奶 C.碘酒 D.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A.氯、碳、钙、铜 B.氢、汞、铁、银

C.钠、镁、氧、氮 D.锰、硫、锌、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变大

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份

【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

【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 ,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

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

原理:Cu2O+H2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1)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

(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

(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

①打开K2,关闭K1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

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

(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 (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补全步骤②中的现象:

(3)补全步骤③中的现象: ,其中“气球1继续变大”的原因是

(4)通过本实验能验证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图一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2)小刚同学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

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边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 证明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