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分别选用“>”、“<” 、“=”填写空白。
(1)空气中元素含量:氮_____氧;
(2)核外电子数:钠离子_____钠原子;
(3) 含碳量:甲醛(CH2O)_____葡萄糖(C6HI2O6);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u(OH)2_____CuSO4
(5)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_____原铜丝 的质量;
(6)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Al_____ Mg。
【答案】> < = < > >
【解析】
(1)空气中元素含量氨气(78%),氧气(21%):氮>氧;
(2)核外电子数:钠离子失去一个电子为10电子,钠原子为10电子,钠离子<钠原子;
(3) 含碳量:甲醛(CH2O)含碳量=;葡萄糖(C6HI2O6)含碳量=
;甲醛(CH2O)=葡萄糖(C6HI2O6);
(4)氢氧化铜是沉淀,不能溶于水,硫酸铜可以溶于水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u(OH)2<CuSO4
(5)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丝”质量>原铜丝 的质量;
(6)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金属与酸反应关系,18g铝可以产生2g氢气,24g镁可以产生2g氢气,若等质量铝和镁分别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Al>M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如图所示)的形状完全相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片雪花,由一个水分子构成
B.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雪花融化时,水分子变小
D.形成雪花的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微观的钥匙开启宏观问题大门,是化学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①用化学用语表示 :硫酸根离子_____。
②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共有_____种元素,其中与锂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B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能保持D物质化学性质粒子的化学式是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膨化食品包装袋内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多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包装袋内的气体为猜想1:氧气;猜想2:氮气;猜想3:二氧化碳:猜想4:二氧化硫。
(1)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理由是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食品易与氧气发生级慢氧化面变质;猜想4也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为了探究气体的成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镁能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氮化铁(Mg3N2)固体。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甲同学收集一.瓶该气体,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人瓶中,发现木条熄灭。由此得出气体是二氧化碳。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剩余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方案
①在装有该气体的容器(容器内压强接近大气压强)上连接一个如图装置。向右拉动注射署活塞,经过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猜想3不成立,猜想2.成立。
②为进一步确认猜想2成立,乙同学又进行了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另取一瓶气体,向其中伸入燃着的镁条,观察现象; b.取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 a.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红色的石蕊试纸___________。 | 猜想2成立 |
[交流讨论]
(4)试写出镁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实验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铜丝表面有绿色物质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
(2)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填编号)。
(3)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为验证猜想,请在下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__________
(5)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几种常见铁的氧化物的颜色、状态及能否被磁铁吸引如下表所示。
常见铁的氧化物 | FeO | Fe2O3 | Fe3O4 |
颜色、状态 | 黑色粉末 | 红棕色粉末 | 黑色晶体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否 | 否 | 能 |
Fe3O4能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溶液变黄
[初步验证]
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则剩余固体中一定不含氧化物_____。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3O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 | _____, | 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防治碘缺乏病,我国正推广食用加碘盐,即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严禁出售不含碘的工业盐.下面请按要求解题.
(1)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A +1 B +3 C +4 D +5
(2)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数字)
(3)正常人每天需要补充大约0.1mg碘元素.若1000g碘盐中约含33.7mg碘酸钾,那么一个正常人一天大约需要吃______克这种含碘盐?(结果取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有丰富的内涵。请用化学用语回答生活中的下列问题。
(1)新鲜的苹果切开后因亚铁离子被氧化会很快变黄,亚铁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2)工业盐因亚硝酸钠(NaNO2)而有毒,标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写出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物质,并标出元素化合价_____。
(5)从①N②Na③H④⑤
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用语。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__;铵根________;⑤形成的阴离子_____④⑤组成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开展以下①④组实验:
①断开AB装置的连接,向B装置只通入氮气一段时间,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②继续向B装置通入氮气,在木炭下方加热,B、C两处没有明显变化
③待B处硬质玻璃管冷却至室温,连接好AB装置,使A中产生气体,B处不加热,观察向B装置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后,B、C两处没有明显变化:
④在A处继续产生气体,通入B装置然后在B处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B处木碳燃烧,C处变浑浊。
①与②对比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①与③对比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④中B处木炭燃烧了,说明使木炭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在实验④中A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在④中B装置中木炭燃烧后,B装置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C装置处变浑浊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在此实验中装置C中的液体可以将澄清石灰水换成____________如果出现_____________现象,也能证明实验中有二氧化碳这种物质生成,请写出二氧化碳参与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