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对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析: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宏观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微观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以及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原子构成分子,正确表述应为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根据H2O和H2O2的化学式,可知它们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氢气是一种物质,水、过氧化氢都是纯净物,它们不可能含有氢气,故C错误;
D、水和双氧水的构成分子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知道物质化学式的意义,宏观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微观可以表示一个分子及分子中有多少原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怀柔区二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除氧和隔氧
除氧和隔氧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
,②观察到的现象
溶液呈红色不消失.
溶液呈红色不消失.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稀盐酸过量
防止稀盐酸过量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反应充分
使反应充分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②可能是
Na2CO3
Na2CO3
; ③可能是
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4)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3)在图2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息息相关
(1)若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原理是
隔绝氧气
隔绝氧气

(2)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在超市购物时,国家提倡
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3)冰箱除味剂的主要成分为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吸附
性.
(4)鱼池增氧剂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O2+2H2O=2Ca(OH)2+O2
2CaO2+2H2O=2Ca(OH)2+O2

(5)一种即热式快餐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给食品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CaO+H2O═Ca(OH)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6)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同时,它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以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该反应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同时有水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H3
 高温高压 
.
 
CO(NH22+H2O
CO2+2NH3
 高温高压 
.
 
CO(NH22+H2O

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无法判断
无法判断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②将t℃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
的是
BCF
BCF
(填字母序号);
A.升温 B.降温 C.加溶质M
D.加水 E.加另一种固体N F.恒温蒸发水
G.与t℃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③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
药匙、量筒(100mL)、胶头滴管、玻璃棒
药匙、量筒(100mL)、胶头滴管、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昭通)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地区发生7.0级强烈地震.灾情发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1)由于家园被毁,灾区食物缺乏,爱心人士纷纷捐赠了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等食物.这些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方便面(或火腿肠)
方便面(或火腿肠)
(写一种).这些食物能提供的维生素较少,请写出一种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名称
西红柿
西红柿

(2)①人们为灾区送去了数万顶帐篷以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为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帐篷的表层一般为PU或PVC塑料涂层.该涂层材料属于
C
C
(填字母序号).
A.金属材料     B.天然有机高分子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②搭建帐篷须有较强的稳固性,故其撑杆多为铝合金或钢.据有关资料报导,因腐蚀报废的金属设备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请写出铁锈蚀的主要条件
与O2、H2O同时接触
与O2、H2O同时接触
.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用文字叙述,其原因是
Al易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Al易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3)灾区人民顽强自救,为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他们把河水简单净化后使用.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可将水静置沉淀后
过滤
过滤
(填操作方法);自然界的水多为硬水,可用
肥皂水
肥皂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

(4)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卫生疫情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如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15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
5
5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淡黄色粉末,同学们对探究该粉末产生浓厚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这种淡黄色粉末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查阅资料  ①硫是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
②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
猜想与探究
猜想:淡黄色粉末可能是:a.硫;b.过氧化钠;c.硫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 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上述淡黄色粉末,再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
固体粉末全部溶解
固体粉末全部溶解
猜想a、c不成立,猜想b成立.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  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王轩同学设计如图Ⅰ所示装置:
(1)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
燃着的木条熄灭
燃着的木条熄灭
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华宇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2)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与水蒸气生成了氧气和一种常见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3O2
2Na2O2+2H2O=4NaOH+3O2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李杰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设计了如图Ⅱ所示装置.(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
(4)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
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装置作用是
除去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
除去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1)张红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请你回答如何改进该实验
在A和B之间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装置
在A和B之间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装置

(2)王兵同学查阅资料后知道实验Ⅲ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他称取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质21.5g,加入到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Ⅳ所示(不考虑实验过程中其它因素的影响).
请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98.6%
98.6%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日常生活中的氯气用途进行了调查,了解到氯气可广泛地应用于衣物的漂白、水体的杀菌和消毒等.
(1)氯气可以用于漂白、消毒的原因是因为能与水作用形成具有
强氧化
强氧化
性的次氯酸,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H2O?H++Cl-+HClO
Cl2+H2O?H++Cl-+HClO

(2)在调查某室外游泳池夏季池水消毒情况时,小组成员了解到,该游泳池每周一上午8:00换水,然后通入氯气消毒,通常游泳池水的含氯量控制在0.5mg/L至1.0mg/L之间时,效果最好.图是该小组测定的每天19:00时泳池中水的氯含量,哪几天使用泳池不安全
星期六、星期日
星期六、星期日


(3)你认为哪几天的天气炎热、阳光强烈
星期四到星期六
星期四到星期六
,说出一种理由是
阳光强烈时HClO更易分解,致含氯量下降明显
阳光强烈时HClO更易分解,致含氯量下降明显

(4)在对泳池水中通入氯气消毒时,当发生氯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氯气罐,还应采取下列自救方法
B
B
.(选填序号)
A、用湿润的毛巾捂住口鼻跑向低处
B、用浸湿小苏打或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跑向高处
C、用浸湿浓氨水的毛巾捂住口鼻匍匐跑至安全处
D、用浸湿食盐水的毛巾捂住口鼻顺风跑至安全处
(5)小型泳池通常使用漂白液(NaClO溶液)而非氯气来消毒池水,试举出使用漂白液而非氯气的一项理由
NaClO更稳定,便于储存和运输
NaClO更稳定,便于储存和运输

(6)请再写出你能知道的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消毒剂(至少写三种,否则不得分)
漂白粉、二氧化氯、双氧水、过氧乙酸、臭氧及高铁酸钠等
漂白粉、二氧化氯、双氧水、过氧乙酸、臭氧及高铁酸钠等

请在你书写的药品中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带上飞机,并说明它的原因.选择
漂白粉
漂白粉
原因
这种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比其他药品易于存放运输,且安全
这种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比其他药品易于存放运输,且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