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若用B作发生装置制氧气,则该反应方程式为
 

(2)用排水法集气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口应
 
(填“向上”或“向下”)放在桌面上.
(3)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方程式为FeS+H2SO4(稀)=H2S↑+Fe SO4,则应选择
 
(填序号,下同)来作发生装置.
(4)甲烷气体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实验室通常选择A做其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是:
 

(5)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
 
装置来收集NO.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分析B装置特点,确定用此装置制取氧气的药品,再依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2)用排水法集气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瓶口有气泡冒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正放在桌面上;
(3)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4)A装置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
(5)据一氧化氮气体 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解答:解:(1)B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符合此条件,方程式是2H2O2
 MnO2 
.
 
2H2O+O2↑;
(2)用排水法集气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瓶口有气泡冒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方程式为FeS+H2SO4(稀)=H2S↑+Fe SO4,由此可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
(4)A装置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实验室通常选择A做其发生装置,说明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
(5)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1)2H2O2
 MnO2 
.
 
2H2O+O2↑;
(2)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向上;
(3)B;
(4)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5)E.
点评:发生装置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收集装置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并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等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从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五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空白处.
①属于空气污染气体的
 

②能支持燃烧的
 

③可用做食品保鲜气体的是
 

④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
 

⑤未来最理想的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取固体粉末时,一般用
 
,取颗粒较大的固体药品可用
 
.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酒精挥发
C、粮食酿酒D、矿石粉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
B、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苏打用于制作面包的发酵粉
D、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容积的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
 

(3)丙同学:向瓶中加入少量的某种液体,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请推测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19.7g碳酸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内的溶质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  )
①BaCl2
②BaCl2和HCl
③BaCl2和BaCO3
④BaCl2、HCl和BaCO3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金的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优越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C、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
D、“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铁B、铜C、铁和铜D、镁和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