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某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和氯化钙,取该混合物6g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2g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53.8g.
计算:(1)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

分析 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钙、氯化氢、氯化钙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求出反应后的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

解答 解:根据题意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g+50g-53.8g=2.2g;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53.8g+2.2g-6g=50g;
(1)设碳酸钙、氯化氢、氯化钙的质量分别为x、y、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y     z       2.2g
$\frac{100}{x}$=$\frac{73}{y}$=$\frac{111}{z}$=$\frac{44}{2.2g}$
x=5g
y=3.65g
z=5.55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frac{3.65g}{50g}$×100%=7.3%;
(2)反应后溶液中的氯化钙包括反应生成的和混合物中本来就有的,其质量=5.55g+6g-5g=6.55g,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6.55g×$\frac{40}{40+35.5×2}$×100%=2.36g;
答:
(1)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2)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为;2.36g.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以化学方程式计算为基础,同时融入溶液等方面的计算题,这样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往试管中加入大理石
C.
    加热液体
D.
固体药品的取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表选项中,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氯化钾溶液氯化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至不再产生沉淀
C盐酸硫酸加入氯化钡至不再产生沉淀
D氯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盐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8g制取氧气.加热到不再产生氧气时,将剩余固体冷却后称量,质量为6.08g.
求:(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甲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都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乙,实验装置如下:
己知: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操作:

a.向图乙的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乙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热水中,观察几分钟.请回答:
(1)图甲中B烧杯里放入酚酞试液的目的是:作对比.
(2)由操作a得到的结论是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操作b观察到的现象是B中酚酞试液缓慢变红,C中酚酞试液快速变红.
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①分子在不停地运动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还有一个优点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作对比,探究了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
(1)自然界的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多步净化处理才能成为城市生活用水(即自来水).
(2)自来水中仍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需要经过进一步净化处理才能符合某些实验的要求.
①若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则为硬水.可用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的试剂是肥皂水.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加热煮沸
②实验室所用的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蒸馏(填分离方法)自来水制取.
③在研究水的组成时,先将水电解(装置如图1所示),再检验两极产物.经检验确定其产物分别为氧气和氢气,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可以生成水,该反应的过程可用如图2的图示描述.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的信息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一条即可)
(4)爱护水资源一方面需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防治水体污染的是C(填字母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
C.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后再排放  D.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兴趣小组以老师提供的如图甲实验装置为主进行如下兴趣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

【探究一】甲组同学利用A装置来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气流从K1进入装置).
(1)在烧瓶内装入足量的NaOH溶液,分液漏斗中可装入适量稀硫酸,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活塞K1和K2通入混合气体时,可先分离得到CO,再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液体流下,反应后可再得到CO2,若要使实验成功,装置必需进行的改进措施是将A装置内左侧导管伸入液面下.
【探究二】甲组同学利用A装置制备O2,并利用制得的O2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补充的装置有C(填装置序号),该装置中应盛澄清石灰水(填药品名称),实验中可观察到该装置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CaCO3↓+H2O.
【探究三】若A装置中烧瓶内的气体可能是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CH4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金属单质、二氧化碳和水.
Ⅰ.装置B的玻璃管中盛入足量的CuO固体;
Ⅱ.将3.0g的NaOH浓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
Ⅲ.按A→C1→B→C2→…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打开K2,排尽B装置中空气,加热B装置中足量的CuO固体,充分反应;
Ⅳ.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装置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48g,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
(4)写出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 +4CuO $\frac{\underline{\;\;△\;\;}}{\;}$ 4Cu+CO2+2H2O.
(5)打开K2前应先从K1处通入氮气,否则易产生倒吸现象.两个装置C中试剂相同,装置C中的试剂名称是浓硫酸,通过数据分析,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CO2、CO和CH4
【探究四】丙组同学为探究“氧化铁和铜粉”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又增加了必要仪器,先称取一定量样品,按如图乙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6)D装置中用于加热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酒精喷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 O3 +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该实验的一个明显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7)若要利用下列有关数据来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假设反应均完全),最少需要测定下列数据中的2个数据,选择下列最少的数据,最多有3种方案能计算出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①通入玻璃管的CO体积V  ②原样品质量m1 ③完全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质量m2  ④反应前后E增重的质量m3
(8)小王同学利用丙组所做实验中充分反应后的管内固体X进行如图丙实验:

①固体X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②有色溶液B中的溶质为FeCl2和HCl(填化学式);
③小王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计算原混合物“氧化铁和铜粉”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0%.
(9)小李设计了另一简单的方案,取一定量氧化铁与铜粉的混合物样品,直接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即为样品中铜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露,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