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煤燃烧时排放出的_________________,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为节约化石燃料及减少环境污染,人类需要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如地热能、生物质能、____________等(填一种即可)。
③在汽油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①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通过该反应可以将氨气转化。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写最简整数比)。
②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硫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
C、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D、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少空气的进气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完全燃烧320g甲烷,需要________g氧气?
【答案】 不可再生 增大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风能或太阳能 C2H5OH 27:14 AD 1280
【解析】(1)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增大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使用效率;②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为节约化石燃料及减少环境污染,人类需要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如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③在汽油中加入适量C2H5OH,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2)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所以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②A、石油是化石燃料,不是一种化工产品,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正确;C、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正确;D、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增加空气的进气量,错误。故选AD;(3) 设完全燃烧320g甲烷,需要 g氧气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6 64
320g
解得=1280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图①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请说出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答出一点即可)
(2)图②中两块金属片互相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得到什么结论?
(3)请你举一实例说明合金的用途比纯金属更广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选择适合的序号填空:①不锈钢 ②天然气 ③铝 ④碳酸氢铵
(1)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____。
(2)常用作化肥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___。
(4)能够自我保护的金属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铜丝和铁丝——观察颜色
B.稀盐酸和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
C.氢氧化钙和氯化钠——尝味道
D.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尚湖沙家浜水域宽阔,资源丰富,滋养着生灵万物。
(1) 清澈的尚湖水是_____。
A 混合物
B 纯净物
C 单质
D 化合物
(2) 检验尚湖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水样中加_____来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冰、水混合物,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海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