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2)t3℃时,将28克A物质放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
 

(3)把相同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4)要从A和B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采用
 
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从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面,所以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去分析解答;
(2)从在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其意义是:在t3℃时,100g水里最多可溶解A物质50g;那么在t3℃时,50g水中则最多可溶解25gA物质;t3℃时,将28克A物质放到50克水中,溶质有剩余去分析解答;
(3)从把相同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时,二都都有晶体析出,所得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在t1℃时B的溶解度曲线在A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说明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去分析解答;
(4)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同,所以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进行分离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面,所以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答案为:<;
(2)由图可以看出:在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其意义是:在t3℃时,100g水里最多可溶解A物质50g;那么在在t3℃时,50g水中则最多可溶解25gA物质;t3℃时,将28克A物质放到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0g+25g(虽加入28gA物质,但最多可溶解25g,3g没有溶解,不能计算在内)=75g;故答案为:75g;
(3)由题目中图可以看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把相同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时,二都都有晶体析出,所得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在t1℃时B的溶解度曲线在A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说明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溶解度
溶解度+100g
×100%=
1
1+
100g
溶解度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所以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A<B;故答案为:B.
(4)由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同,所以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进行分离;故答案为:冷却热饱和溶液.
点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固体和液体分离可用过滤的方法;如果两种物质都溶于水,则可用却热饱和溶液方法进行分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有倒状现象,应施用的复合肥是(  )
A、CO(NH22
B、KNO3
C、Ca(H2PO42
D、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     Fe3+     Na+     OH-
B、K+       SO42-    Na+     NO3-
C、Cl-       K+      SO42+    Ba2+
D、Ca2+     Cl-      CO3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电解水的实验能够证明水的组成.在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
 
(填“氢”或“氧”)气体积约为负极气体的
 
倍.
(2)正确的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①在进行过滤时,倾入过滤物的液面要
 
滤纸边缘.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把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3)如图四种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一定量的粗盐,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要除去杂质得到精盐,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序号①-⑥表示实验操作步骤,所加的试剂均过量):

根据上述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写出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写出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操作④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某黄铜(铜锌合金,假定其他成分均不与盐酸反应)样品,请从如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要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若产生的气体从左向右流,则接口的顺序为
 
(填接口字母代号);
(3)细心观察发现:盛装溶液的试剂瓶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都有磨砂部分,所不同的是集气瓶的磨砂部分位于
 

a.瓶底内壁   b.瓶口边缘  c.瓶颈内壁    d.瓶底外壁
(4)仪器组装好后,在开始实验时,要先
 

(5)若实验样品的质量是9.9g,实验中测定氢气的体积是1.1L(氢气密度为0.09g/L),则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可用加热氯酸钾(KC1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物制取氧气,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0.4g.(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1O3
MnO2
.
2KC1+3O2↑)
求:
(1)可制得氧气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久置于空气中因CO2而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200g,加入10%的H2SO4溶液147g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2.2g气体(全部逸出).试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变质后的新溶质为
 
(填化学式),其质量为
 
g,所消耗H2SO4溶质的质量为
 
 g.
(2)变质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常利用如图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2)以上A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
 
,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某同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溢出的气体主要是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