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的方法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

分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故答案为:通过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frac{\underline{\;\;△\;\;}}{\;}$Cu+CO2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请结合如图1所示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b.锥形瓶.
(2)若用硫酸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H42SO4+Ca(OH)2$\frac{\underline{\;\;△\;\;}}{\;}$CaSO4+2H2O+2NH3↑. 如果用D装置收集氨气,应在水面上方放一层植物油.
(3)硫酸厂尾气中常有二氧化硫这种有毒气体,为防治污染最好用①(填序号)【从①氢氧化钠溶液、②氢氧化钙溶液、③石灰浆中选一种】来吸收.
(4)实验室用装置B和D制备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时,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填试剂名称,下同)稀盐酸,D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
(5)如图2所示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如果G处装盐酸,H处放少量铁屑,则加热处的现象为红色变黑色.用微型仪器进行实验,除试剂用量极少以外,还可能具有的优点是比较环保等(写1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逐渐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同学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做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实验中是“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隔绝氧气.
实验结果证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也呈红色,由此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结论1: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结论2:说明酚酞试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
实验方法:
①取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分为AB两等份
②B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
③分别滴加等量酚酞
观察到的现象A溶液:溶液变成红色且过一会后红色消失
B溶液:溶液变成红色且过一会后红色不消失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判断反应的发生.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 4
(4)表中X=7.
(5)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上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该同学根据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1是某学生用氯化钠(图中标示NaCl)固体和水配制500g、20%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氯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①该配制过程可归结为三步,依次为计算、称量、溶解.
②配置该溶液需要食盐为100克,水为400克.
③找出图中操作中的一处错误瓶塞正放、称量时左码右物.
④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AB(填字母).
A.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
B.c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d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D.e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⑤由于操作不规范,盛装氯化钠瓶子中混入了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该同学想提纯这些氯化钠,按照如图2进行实验,则:
(1)如图①,漏斗中的液面应低(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
(2)如图②,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提纯时正确顺序是②①③(用序号填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b>a=c.
(2)t2℃时,将25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形成的a溶液为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在t2℃时,M点的a、b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填“>”或“<”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B(填序号),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足量.
A、蜡烛  B、红磷  C、硫  D、木炭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A(填序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表:(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12345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9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不易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铜丝、铁丝、FeSO4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等实验药品,来探究铁、铜与银三种金属的化学活动性,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将铁丝与铜丝分别浸入盛有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得到铁比铜活泼的结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2)本实验中取用的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质量是否一定要相等?否(选填“是”或“否”)
(3)请你利用上述实验药品,设计另一种方案,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之间的化学活动性,请在答题卷图中标注所选溶液及金属丝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Ⅰ.实验一:粗盐(所含杂质不溶于水)提纯实验.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选取适当操作序号)②③①④⑤.
Ⅱ.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3%的氯化钠溶液40克.
(1)步骤如下:
①计算:可计算出需精盐5.2g.
②称量和量取:称量氯化钠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如图),则应怎么处理?取出适量精盐直至天平平衡
③溶解:
(2)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不可能是C.
A.制得的食盐还不纯  B.读数时仰视   C.称量用的砝码生锈   D.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近来发现海底蕴藏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其贮存量超过已知天然气、石油和煤蕴藏量总和的2倍,是目前开发前景十分诱人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每个笼内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中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被2个游离的H2O分子所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A.CH4•3H2OB.CH4•5H2OC.CH4•7H2OD.CH4•8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