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锥形瓶;②集气瓶.
(2)若该实验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则应选择装置BC.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指出并加以改进: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氧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填“a”或“b”)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填“a”或“b”)端通入.
(5)某同学从上述装置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备和收集了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收集装置是D(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为了进一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同学将气体通入图F装置中,则F装置中应加入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填试剂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若在F装置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变红色.
(6)常温下,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A.
A.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
B.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分析 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氧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若在F装置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常温下,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因为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红砖粉末都起了催化作用.

解答 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锥形瓶;集气瓶;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BC;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氧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a;b;
(5)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若在F装置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答案为:A;D;CaCO3+2HCl=CaCl2+H2O+CO2↑;澄清的石灰水;Ca(OH)2+CO2=CaCO3↓+H2O;紫色变红色;
(6)常温下,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因为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红砖粉末都起了催化作用;故答案为:A;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和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只写结果)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利用如图给定的仪器组成一套实验装置,可测定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标准状况下每22.4L氢气的质量为2g,假设气体的体积可看作标准状况下测得,每件仪器只能使用一次,气流从左到右).

(1)各种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用小写字母表示)应是a、h、g、b、c、f、e、d.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如下几步,其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
①待仪器B中的物质恢复到适当的温度时,测得量筒C中水的体积为V1mL;
②擦除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得质量为m g,并将其投入试管B中有孔隔板上;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装置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中的水顺利流下,当镁完全溶解时再关闭这个活塞,这时广口瓶A中共放入水V2mL;
(3)根据实验数据可算出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其数学表达式为$\frac{22400m}{{V}_{1}-{V}_{2}}$.
(4)若出现下列情况,则会使所测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大的是CD;会使所测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小的是AB.
A.试管B的温度未冷却到室温就读出量筒C中水的体积      B.镁条中含有杂质铝
C.镁条中含有与硫酸不反应的杂质      D.没有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初中几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物质B是一种红色固体粉末,该图体现了化合物F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请依据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CO2;E.Na2CO3;G.NaOH.
(2)物质B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用适当的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硫离子S2-;2个镁原子2Mg;3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氯酸钾中的阴离子是ClO3-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2O;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stackrel{+3}{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铵根离子2NH4+
(2)3个亚硫酸根离子3SO32-
(3)写出氯化铁的化学式并标出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3}{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工业上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晒盐.已知海水蒸发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如下表:(表中数据为每升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各种盐的质量,单位为g)
海水密度/(g•mL-1CaSO4NaClMgCl2MgSO4NaBr
1.130.56
1.200.91
1.210.053.260.0040.008
1.220.0159.650.010.04
1.260.012.640.020.020.04
1.311.400.540.030.06
(1)海水从密度为1.21g•mL-1浓缩到1.22g•mL-1时发生的变化是C.
A.各种盐的溶解度增大    B.海水中水的质量分数不变
C.析出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增大    D.海水中Br-的质量分数不变
(2)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最先析出的盐是硫酸钙.实际晒盐生产中,海水的密度一般控制在1.21g•mL-1~1.26g•mL-1范围内.由上表可知,所得粗盐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有Ca2+,Mg2+,SO42-;Br-
(3)如图能较正确地反映浓缩过程中海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A%)与海水密度(d)的关系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村有一私营小化工厂,向附近的农田排放未经处理废水,导致农田减产.经环保局检测,该废水的pH值约为4.5,主要含有某种常见的酸(盐酸或硫酸).为保护广大农民利益,环保局对该工厂依法处罚,并要求限期整改.
(1)测量废水的pH值操作是:用洁净的玻璃棒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2)现欲将废水按环保标准处理后排放,从耐腐蚀角度考虑,应选择何种材料制成的管子来引流这种废水?陶瓷管(选填“铁管”、“铝管”或“陶瓷管”);
(3)要判定废水中的污染物是盐酸、还是硫酸,检验的方法是:取少量废水滴加Ba(NO32(写化学式)的水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一悬挂铜球浸没在稀硫酸溶液中,且铜球不与烧杯接触,现往稀硫酸中投入一铁片,待铁片充分反应后,铜球所受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