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5分)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图一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2)小刚同学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反应。
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答案】 (1)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CO2 + 2NaOH Na2CO3 + H2O
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远远高于100毫升(如:600毫升等)的二氧化碳,若甲、乙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若观察到乙容器中出现浑浊,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此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一中看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2)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Na2CO3 + H2O;②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远远高于100毫升(如:600毫升等)的二氧化碳,若甲、乙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若观察到乙容器中出现浑浊,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图1: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图2: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C.图3: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D.图4:水的电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下图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6mL时,试管2中气体体积约为 m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 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 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NH4Cl | 29.4 | 37.2 | 45.8 | 55.2 | 65.6 | 77.3 |
① 6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 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
② 将上述实验后的两个烧杯均降温至4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两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可能不变
C.两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小的一样多
D.两个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一定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是
A. 阳信鸭梨榨汁 B. 蓬莱海市蜃楼 C. 张裕葡萄酿酒 D. 招远沙里淘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已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28,则其化学式为( )
A. CH4 B. C2H2 C. C2H4 D. C2H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 燃烧过程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CO2
D.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X、Y、Z三种金属,将Y、Z放入X的盐溶液中,发现Y、Z上均有X析出,再将X、Z放入Y的盐溶液中,发现X、Z上均没有Y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A.X、Y、Z B.Z、Y、X C.Y、X、Z D.Y、Z、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酒精燃烧,汽油挥发,蜡烛变形
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牛奶变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铁铸成钢,蜡烛加热熔化
D.葡萄酿酒,水分蒸发,金属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