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粒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以再分
C、氯化钠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D、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解答;
B、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以再分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的微粒构成进行解答;
D、根据微粒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以再分,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正确;
D、分子、原子之间都有间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的粒子的基础知识,掌握微观粒子的种类、特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将一杯接近饱和的b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3)t2℃时,75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
 
g.
(4)若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2℃后,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
 

(5)把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分子均含有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洗涤是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洗涤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留下的红色物质,用稀硫酸浸泡除去
B、汽车修理工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
C、沾有油污的炉具,用含有稀盐酸的清洁剂清洗
D、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白色物质,用稀盐酸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碱的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给液体药品加热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二分之一
B、试管与桌面成45°
C、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D、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钠离子核处有两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图1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1)属于阴离子结构的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2)某元素R形成的一种钠盐的化学式为NaRO2,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
 
(填字母).
(3)图2中X=
 
,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