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 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同

C. 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D. 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答案】BC

【解析】

A. 由图像可知,a点时,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锌早已完全反应,此选项错误;

B. 由图像可知,b点时,镁产生的氢气多,锌产生的氢气少,此选项正确;

C. 由图像可知,c点时,镁、锌均没有完全反应,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此选项正确;

D. 由图像可知,镁产生的氢气多,但无法得出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关系,此选项错误。故选B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C.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D.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被铜条隔开)。

①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能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的现象为____

③该实验中热水的作用____

(3)根据铜锈蚀生成铜绿[Cu2(OH)2CO3],某同学猜想:铜锈蚀时要有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参与。为证明铜生锈“必须有水参与”,需要进行下图所示实验中的________

(4)不同温度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2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填字母)。

A.大于20℃ B.小于20℃ C.无法确定

(5)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____

选项

x

y

A

稀盐酸

B

氧化钙

C

硝酸铵

D

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镓元素的相关信息。

(1)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则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

(3)镓原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离子,写出镓离子符号:__________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常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另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锌粒放入试管 C. 加热液体 D. 点燃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身体一旦缺铁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____

(2)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_________。工业上选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3)不锈钢是铁、铬(Cr) ,(Ni)的合金,常用来制造医疗器械、餐具等。通过实验得知,铬和镍两种金属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分别得到硫酸铬(CrSO4)和硫酸镍(NiSO4)溶液。请写出铬(C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

.写出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转化③生成,则x≤______________(x为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图为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

(2)铜离子(Cu2+)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

(3)电气工业上常用铜作电缆的内芯,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性;

(4)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但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空气中,表面变绿色,即生成了“铜绿”(化学式:Cu2(OH)2CO3)。

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_____(选填实验编号甲、乙、丙、丁)

(5)某兴趣小组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假设不含其他杂质)制取纯铜。如图是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分析评价)

①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②步骤Ⅳ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_____(填“>”或“=”或“<”)方案二。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________(答一点)。

(拓展探究)在方案一中,小明和小丽分别取24克氧化铜,用CO还原,小明得到19.2克红色固体,小丽得到20.8克红色固体。为什么两人得到的红色固体质量不相等?

查阅资料:

Ⅰ.CO还原CuO时也可产生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

Ⅱ.Cu2O+H2SO4(稀)=Cu+CuSO4+H2O

他们分析推断:

④一致认为________(填“小明”或“小丽”)的产物中肯定含有Cu2O;

⑤用CO还原4克CuO得到红色固体a克,若红色固体为Cu和Cu2O的混合物,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⑥可以用简单的实验验证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2O,请简述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

(6)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它可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现将30g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本次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表。试求: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本次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①m=____________

②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③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

④在坐标系中画出生成氢气总质量与加入盐酸质量关系的图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和铁反应)。

1)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听到有爆鸣声时,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生成_____(写化学式)。

2)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_______

3)探究玻璃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常见铁的氧化物的性质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FeSO4

生成Fe2(SO4)3

生成FeSO4 Fe2(SO4)3

2.铁可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初步验证)玻璃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玻璃管中的剩余固体取出,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______

(反思与交流)往剩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若无气体产生,你_______(填不能)确定剩余固体成分,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2的制取和利用是热门的研究课题。

(1)实验室用图1装置制取CO2

①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是_____,装药品时先将_____加入锥形瓶中。

③实验中证明锥形瓶中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__

(2)我国最新利用CO2的有关研究成果如下。

①“可呼吸CO2”电池:使用时,Na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CO2转化为甲醇:图2所示为相关反应(未配平),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如图1所示,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K3)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2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表1 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

表2 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蜡烛

熄灭时间/s

低处(a3)

中处 (a2)

高处(a1)

熄灭时间/s

106

164

199

106

19.8

19.1

18.5

164

18.9

17.7

x

199/span>

18.6

17.1

16.5

(1)实验获取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① 三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② 表2中,x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17.9 B.17.2 C.16.1

③ 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细化:______

④ 纵看表2数据,______(填“低”“中”或“高”) 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3和图4所示。

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_____,原因是______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