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小阳同学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③(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⑤③④②①.
(2)图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12%的可能原因有AC.
A.氯化钠晶体不纯
B.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D.将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分析 (1)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3)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③中氯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用图示的序号表示为:⑤③④②①.
(2)图①是溶解操作,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A.氯化钠晶体不纯,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C.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1)③;⑤③④②①;(2)搅拌,加快溶解速率;(3)A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可以用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
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春节前夕,我国南方出现了严重的冰雪灾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在冰雪路面上,有的司机将车轮用铁链或绳子绕起来行使(如图1),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摩擦;
(2)在这场抗击冰雪的战斗中,除雪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某除雪剂的成分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科学兴趣小组对除雪剂进行了如图2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该除雪剂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l2,可能含有的物质是NaCl、NaNO3(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分析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两种组装仪器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填序号).
(2)图二C装置试管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D装置中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3)从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剩余固体中分离出二氧化锰,需经过溶解、过滤等操作.请从图三中选出过滤操作中用不到的仪器是F(填序号),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二氧化锰能(填“能”或“否”)作为氯化钾受热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4)在上述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氧气后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实验室中利用下列如图1装置可以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分液漏斗.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若用B、G装置制取氧气,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G图瓶中氧气已经收集满;实验完毕后的操作是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冷水倒流,炸裂试管.
(5)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6)实验室利用上述发生装置制备氧气,其原理环境较友好的是C、D(选填装置编号,下同);如需要制备较多量的氧气,建议采用的发生装置是D.如果利用收集的气体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则建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G.
(7)如图2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木条都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上述现象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助燃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8)如图3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能发出蓝紫光的并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其中甲、丙中必须放少许水或细沙,原因分别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1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②⑤①④③;
(2)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2,则称取的NaCl的质量为18.2g;
(3)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正确,只是在量取水的体积时,按照图3所示方式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教材七单元第四节中利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是化学实验的一大重要变革.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 的变化以数据、图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极大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实验,.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室.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进行了 探究活动,请回答:
(1)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方案一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红色,乙试管的作用是对照;
Ⅱ.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强(填“强”或“弱”).
(2)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方案一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Ⅱ.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b、c(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方案一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Ⅰ.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10%.
Ⅱ.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c、d(选填a〜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CO2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小科同学疑惑:为什么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于是,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用图甲和图乙两种方式收集CO2,通入的气体流速和时间相同,经测定,发现甲集气瓶收集到的CO2浓度交大,乙集气瓶的CO2浓度较小,请分析两者浓度相差较大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利用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分离KNO3和NaCl
B.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C.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D.
收集CO2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