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过程中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 A、石油加热炼制产品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正确;B、食品充氮防腐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C、面粉爆炸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甲烷制成金刚石薄膜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⑵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时,温度是______。
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降温后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⑷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向其中加入50g水,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丙 t2℃ 乙>丙>甲 21.9% 【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时,在溶解度曲线上即两条曲线的交点,所以是t2℃;(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从t2℃降到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变成了t1时的饱和溶液,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潜艇里常使用一种氧化物,将CO2转化为O2同时生成Na2CO3,据此推断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 一定含有Na、O B. 一定含有Na、C C. 一定含有Na、C、O D. 一定含有Na
A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的物质中含有Na、C、O三种元素,反应物CO2中含有C、O两种元素,由此该氧化物中一定含有Na、O两种元素。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氯化钾 | 氯酸钾 | 二氧化锰 | 加热、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氧气 | 二氧化碳 | 足量生石灰 | 通过装有生石灰的玻璃管 |
C | 氯化铁溶液 | 氯化钠 | 足量烧碱溶液 | 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 |
D | 水 | 悬浮物 | 明矾 | 溶解、吸附、过滤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的操作应为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错误;B、二氧化碳不与生石灰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错误;C、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的沉淀,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正确;D、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悬浮物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过滤除去不溶物,还应进行煮沸(或蒸馏...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体健康与化学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食用苏打中和过多的胃酸以减轻不适感
B. 人体消化吸收食物就是靠酶一般在体温和接近碱性的条件下完成的
C. 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以上
D. 食用含有常量元素硒的鸡蛋可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
C 【解析】A、碳酸钠碱性太强,不适合中和过多的胃酸,错误;B、人体消化吸收食物就是靠酶一般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完成的,正确;C、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约39kJ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以上,正确;D、食用加有微量元素碘的食盐可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稀盐酸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 B.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C. 铜丝用于生产电线 D. 金刚石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
A 【解析】A、稀盐酸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是利用盐酸与铁锈反应,将其除掉,由化学性质决定,故A正确;B、浓硫酸做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没有新物质生成,由物理性质决定,故B错;C、铜丝用于生产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甲烷燃烧 B. 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 C. 湿衣服晾干 D. 汽油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A 【解析】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在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是水分蒸发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D、汽油擦拭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的溶解功能,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已知金属B能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
试推断:
(1)写出A—E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
(2)写出①—④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铁 铁 四氧化三铁 氢气 铜 Fe2O3+3CO2Fe+3CO2 Fe+H2SO4=FeSO4+H2↑ Fe+CuSO4=Cu+FeSO4 3Fe+2O2Fe3O4 【解析】由于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可知B是铁,A是红色含铁的氧化物,所以A是氧化铁,由铁与硫酸反应可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可知,D是氢气,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的黑色固体C,铁与硫...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