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分子2H2
(2)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Cl-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4)碘酒中的溶剂C2H5OH.
(5)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Na2CO3
(6)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3}{N}$H4$\stackrel{+5}{N}$O3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2)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氯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离子可表示为:Cl-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4)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
(5)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stackrel{-3}{N}$H4$\stackrel{+5}{N}$O3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形成的离子是铝离子,铝离子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1)2H2      (2)Cl-    (3)H2O    (4)C2H5OH     (5)Na2CO3 (6)$\stackrel{-3}{N}$H4$\stackrel{+5}{N}$O3   (7)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下列各物质不能与混合后的溶液反应的是(  )
A.CO2B.MgC.AgNO3D.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g分别加入l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15g
B.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最分数一定小于15%
C.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的固体质量一定大于乙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中和反应实验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认真观察、详实记录,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利用“pH计”测定并绘制了溶液的酸碱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可知:小明的实验是用胶头滴管逐滴将稀盐酸(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至过量.
②在加入溶液的质量至15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Cl、HCl.
(2)在实验进行几秒钟之后,细心的小华同学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冒出.经过小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质了,依据是稀盐酸与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只能与NaOH变质后生成的Na2CO3反应产生气泡.
为此,他们又设计了一个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来重复验证: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加适量酚酞溶液,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NaOH溶液变质了.你是否同意这个方案?简述理由NaOH和NaOH变质后生成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而不能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硝酸铜(Cu(NO32)是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硝酸盐,加热时能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NO32$\frac{\underline{\;\;△\;\;}}{\;}$2CuO+4X+O2↑,则x的化学式为(  )
A.N2B.NOC.NO2D.N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②实验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③实验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实验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五分之一体积的氧气,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反应过程的是(  )
A.
将过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B.
4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C.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电解水时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B.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把石蜡加热熔化D.用水溶解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制得纯碱(Na2CO3),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a2CO3的溶解度等于NaCl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②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固体,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Na2CO3
③t1℃时,将15gNa2C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1%(精确至0.1%)
(2)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①完成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3H2O$\frac{\underline{\;通电\;}}{△}$NaClO3+3H2
②Ⅱ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KClO3的饱和(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