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草酸(H2C2O4)又名乙二酸,是一种有机酸,易溶于水,广泛存在于植物源食品中.草酸不稳定,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草酸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实验猜想】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O2(填化学式);
猜想3: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1)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请写出A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①C装置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出现变浑浊的现象;
②E装置中出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时是H2C2O4$\frac{\underline{\;\;△\;\;}}{\;}$H2O+CO↑+CO2↑.
【问题讨论】
(1)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
(2)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3)该试验装置的设计还有一处明显不足(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的空气),请提出改进措施点燃尾气或者收集尾气(任写一条).

分析 根据掌握的常见气体的性质和鉴别方法进行综合实验的分析验证,过程中要分析命题人的设计意图,也就是根据设计原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解答 解:【实验猜想】由于猜想1:只有CO和猜想3:含有CO和CO2;所以猜想2:只有 CO2
【实验探究】
(1)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装置中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①当有一氧化碳时,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对应的现象为C装置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出现 变浑浊的现象;
②当有一氧化碳时,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转化为铜,所以对应的现象为E装置中出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草酸分解生成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frac{\underline{\;\;△\;\;}}{\;}$H2O+CO↑+CO2↑.
【问题讨论】
(1)氢氧化钙溶解度小,但是与二氧化碳反应有明显的现象就是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
(2)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利于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3)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该试验装置的设计还有一处明显不足(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的空气),请提出改进措施 点燃尾气或者收集尾气(任写一条).
故答案为:
【实验猜想】CO2
【实验探究】
(1)CO2+Ca(OH)2=CaCO3↓+H2O;
(2)
①变浑浊;
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H2C2O4$\frac{\underline{\;\;△\;\;}}{\;}$H2O+CO↑+CO2↑.
【问题讨论】
(1)除去二氧化碳;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3)点燃尾气或者收集尾气.

点评 熟悉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对应的制取与收集装置等,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注意意义对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是同学们在实验室制作叶脉书签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回答:
(1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叶片,可以使叶肉与叶脉易于分离.此过程中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2)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1}{H}$2O.
(3)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作用.构成过氧化氢的微观粒子是H2O2.(用化学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中反应物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图中方框内对应的微观图示是D(选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将氢气通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有红色固体出现.
(1)此实验说明氢气具有C;
A.氧化性     B.可燃性   C.还原性     D.助燃性
(2)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试管里红色的物质又变成黑色,其可能的原因是没有继续通入H2直至试管冷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〇”“”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〇表示氯离子
B.表示钠离子
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
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〇结合生成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如图中A~F分别表示一种常见化合物,A、B都是氧化物,A通常为气态,F常用于实验室制取A(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F的化学式为CaCO3
(2)B→D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块状固体变成粉末
(3)写出A→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4)A~F中还能相互反应的两种物质是(用字母表示)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实验1】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BC(选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木条燃烧的更旺,证明是氧气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微溶性的氢氧化钙.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质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溶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溶液,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否含有氢氧化钠.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举例中错误的是(  )
A.例1: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B.例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C.例3:Mg(OH)2+2HCl═MgCl2+2H2OD.例4:Cu+2AgNO3═2Ag+Cu(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26%B.29%C.35%D.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