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2个氮分子2N2;(2)铁离子Fe3+
(3)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stackrel{+3}{Al}$(OH)3;(4)小苏打NaHCO3

分析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铁离子可表示为:Fe3+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可表示为:$\stackrel{+3}{Al}$(OH)3
(4)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
故答案为:(1)2N2;(2)Fe3+;(3)$\stackrel{+3}{Al}$(OH)3;(4)NaHCO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A.纯碱  NaOHB.天然气  CH4C.生石灰 Ca(OH)2D.苏打  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氯化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0204060
溶解度/g35.736.036.637.3
A.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析出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0%
C.40℃和60℃的两份氯化钠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D.6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氯化钠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时,a、b的溶解度均为20g
B.15℃时,将15gb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是65g
C.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
反应一: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反应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1)根据所给信息,请画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stackrel{点燃}{→}$水.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其表示的含义:
表示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事实;
表示2: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表示3: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B.凿壁偷光C.悬梁刺股D.刻舟求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中的玻璃棒没有起到搅拌作用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B.溶解固体C.蒸发溶液D.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B.
A.高锰酸钾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液态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