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丙可能是单质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

解答 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研究表明,有些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参加了化学反应,如果丁物质是催化剂,也可能参与了化学反应.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丙物质属于化合物.错误.
D、应该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而甲物质和乙物质没有完全反应.错误.
故选:A.

点评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与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将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制取氧气这一节内容后,发现在实验室里用5%H2O2溶液加热制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很难复燃.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猜想其可能原因是可能原因是生成的大量水蒸气对实验造成了干扰.为了验证此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结果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二组的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三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见图):
在实验基础上,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①由第一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H2O2溶液浓度的大小;
②由第二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的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促进H2O2分解,减少水分蒸发;
③第三组同学的实验验证了实验前同学们猜想的正确性,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浓硫酸吸收了气体中的水蒸气,使氧气的浓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会留下清晰的划痕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依次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锌元素Zn;
(2)3个亚铁离子3Fe2+
(3)2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为了确定某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样品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误差忽略不计):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102010
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5050100
生成氢气的质量/g0.20.20.2
(1)从上表数据分析可知,第二次实验所取合金所用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2)试计算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微粒观是化学问题观念之一,某话虽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属于化合物分子的有两种.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分析以上微观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或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或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化学活动周的一个项目为“喷泉喷喷喷”,各竞赛小组设计出了各种有趣的喷泉.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1)竞赛I组设计了图一A实验,在干燥的烧瓶内收集满纯净干燥的氨气,塞紧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满水)的胶塞,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形成了喷泉.该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溶解度极大的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压强急剧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烧瓶,产生喷泉;
(2)竞赛Ⅱ组设计了图一B实验,引发了喷泉.竞赛Ⅱ组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
(3)竞赛Ⅲ组设计了图一C实验,引发了喷泉.玻璃套管中的固体可能是活性炭;
(4)竞赛Ⅳ组的实验设计和过程与竞赛I组完全相同,但未能成功引发喷泉,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5)为了保证实验安全和环保,若选用图二甲、乙装置组合收集氨气,气体应从a(填a或b)端通入.另一端接乙装置中的c,装置中漏斗的两个作用是防倒吸,增大吸收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为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河中取了水样,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除去固体小颗粒,进行(填操作名称)过滤,玻璃棒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