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不锈钢锅问题已经发生了几个月,炊具材料中锰含量不得超过2%。锰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危害是相当大的,过量会导致锰狂症,进一步可以出现类似于帕金森综合症。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锰的有关信息,其中认识错误的是( )
A. 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 B. 锰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锰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 D. 锰的原子质量为54.94
D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原子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A正确;B、锰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C、锰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C正确;D、锰的原子相对质量为54.94,不是原子质量,故D错误。 点睛∶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体结石有多种,其中一种含有较多的草酸钙(CaC2O4)。下列关于CaC2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 B. 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4
C. 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由一种金属元素和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D 【解析】试题分析:草酸钙(CaC2O4)中含三种元素,不可能属于氧化物,A错误;.钙、碳、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1:2:4,B错误;由Ca一种金属元素和C、O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D正确;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C错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8年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阿司匹林是治疗心血管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化学式为C9H8O4)。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酰水杨酸分子中,碳原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是12:1:16
B. 乙酰水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C. 45g乙酰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是2g
D. 乙酰水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C 【解析】A、乙酰水杨酸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是9:8:4,错误;B、乙酰水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6×4)=21:16,错误; C、45g乙酰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是45g××100%=2g,正确; D、乙酰水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2018届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题型:综合题
生活处处有化学。请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
(3)塑料盆、铁锅、陶瓷茶杯等是生活常见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4)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作用。
(5)自行车链条一般采用_____方法防锈
(6)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选择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结合平时的生活习惯,你比较赞成的生活方式是(答出一条即可)_____。
面粉 甲状腺肿大 塑料盆 乳化 涂油 将垃圾分类投放(或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或人走灯灭,节约用电或用双面纸,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解析】(1)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瘦肉中富含蛋白质;植物油中富含油脂;食盐属于无机盐;(2) 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3)塑料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铁锅属于金属材料,陶瓷属于无机材料;(4)使用洗涤剂轻松除去...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2018届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题型:单选题
蒙牛集团(眉山)有限公司该集团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黄曲霉素(C17H12O6)会诱发癌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黄曲霉素属于有机物
B. 黄曲霉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 黄曲霉素燃烧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 黄曲霉素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7:12:6
D 【解析】A、黄曲霉素中含有碳元素,因此属于有机物,正确;B、由黄曲霉素的化学式C17O12H7可知,其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黄曲霉素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正确;D、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7):(1×12):(16×7)=51:3:28,错误。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8届九年级5月份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1)银熔体冷凝成型是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已知一般情况下,不溶性的碱类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且化合价不变.尝试写出氢氧化铝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此操作中,除铁架台及玻璃仪器外,还有一种必需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____。
(4)固体B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物理 2Al(OH)3Al2O3+3H2O 过滤 滤纸 Al(OH)3、CuO 【解析】(1)银熔体冷凝成型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根据题给信息,氢氧化铝分解的反应方程式:2Al(OH)3Al2O3+3H2O (3)通过过滤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过滤时,除铁架台及玻璃仪器外,还有一种必需的实验用品是滤纸。(4)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8届九年级5月份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B.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C.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D 【解析】试题分析:溶解曲线上点的纵坐标数值就是相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B,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减低而减小,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正确;C.升高温度,C的溶解度减小,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正确;D.将t2℃时A、B、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30℃时,把10g丙溶解在50g水中,得到丙的饱和溶液
B. 50℃时,把甲、乙、丙三种溶液降温至10℃,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丙>乙
C. 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 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3.1%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30℃时,丙物质溶解度是10g,把10g丙溶解在50g水中,得到丙的饱和溶液,故A正确;B、甲、乙物质溶解度均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50℃时,把甲、乙、丙三种溶液降温至10℃,由于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以及溶液的质量多少,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C、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甲物质溶解度是随温度...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现有H、C、N、Na、O、Ca六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书写下列化学用语:
①可做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②厨房中常用的酸_______________;
③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_______________;④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___________;
⑤造成酸雨的一种气体________________。
(2)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
②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________材料。(填“合成”或“复合”)
CaO CH3COOH Na2CO3 H2O2 NO2 化学 增大 合成 【解析】(1)①可做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②厨房中常用的酸是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③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④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⑤造成酸雨的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硫或者二氧化氮,化学式为:SO2和NO2;(2)①铅蓄电池也是化学电...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