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从分子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氨水挥发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后,分子的间隔变大.故A正确;
B、花香四溢是花香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
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改变,温度高时间隔大温度低时间隔小,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氢气燃烧是因为构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7、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有人制造一个“水变油”的骗局.骗局制造者称:只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神秘”催化剂,水就可以变成能燃烧的汽油(主要含C、H元素).请你解释水不能变成汽油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只含氢元素和氧元素,不能生成含有碳元素的油

(2)在A、B两个均盛有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分别滴入酚酞溶液3滴;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氨水呈碱性).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

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A
内的水慢慢变红
,烧杯B
仍为无色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从分子的角度回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说明水蒸发与水通电分解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水蒸发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水通电分解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
新组合成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查阅资料]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氧气及细菌,防止食物腐败.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水量几乎不变;C杯中
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水量减少不多;
【解    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提出问题1】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
塑性塑料呢?
【实    验】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查阅资料】食物用保鲜膜使用的材料是聚乙烯.
【提出问题2】聚乙烯是由什么组成的?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5.6克聚乙烯塑料碎片放在硬质玻璃管中,鼓入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前 实验后
B装置的
质量/g
213.6 220.8
C装置的
质量/g
200.2 217.8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聚乙烯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是
 
;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聚乙烯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填“是”或“否”);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由于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有同学提出:如果不充分燃烧可能产生一氧化碳造成大气污染.于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上述装置进行修改,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是否产生一氧化碳进行探究.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蓝;而该试纸遇CO2不变色.接着,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上述装置(如下图),认真观察装置B、C的实验现象,
精英家教网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观察装置B、C中的现象 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的现象是: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既有CO2,也有CO.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根据实验结论,认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关系密切.
(2)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D
(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4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g
(3)写出图2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
漏斗颈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或液面不再下降)
漏斗颈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或液面不再下降)
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4)甲、乙、丙都是常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3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甲和丙都可以作燃料,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乙能引起“温室效应”,则乙的化学式为
CO2
CO2
;甲转化为乙的途径有多种,写出通过置换反应的方式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2O3+3C
 高温 
.
 
4Fe+3CO2
2Fe2O3+3C
 高温 
.
 
4Fe+3CO2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5)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现用50t含80%氧化铁的赤铁矿石最多能冶炼出多少吨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据图实验探究分析,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

②炒菜时油锅起火,应采取灭火的措施是
D
D

A.向油锅泼水;B.赶快跑开;C.用扇子向油锅扇风;D.用锅盖盖紧油锅.
(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ClO2═2ClO2+2NaCl
Cl2+2NaClO2═2ClO2+2NaCl
.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及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及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②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③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
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红
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红
,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
碱性
碱性
(填“酸性”或“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7?福建)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有人制造一个“水变油”的骗局.骗局制造者称:只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神秘”催化剂,水就可以变成能燃烧的汽油(主要含C、H元素).请你解释水不能变成汽油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汽油中有碳元素,而水中没有碳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汽油中有碳元素,而水中没有碳元素

 (2)在A、B两个均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分别滴入酚酞溶液3滴;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氨水呈碱性).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A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烧杯B
溶液仍为无色
溶液仍为无色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从分子的角度回答)
烧杯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
烧杯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