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山洪暴发B.泥石流C.桥下烧烤D.打伞嬉戏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山洪暴发是水量大造成的灾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泥石流是由于雨水大造成山体移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桥下烧烤是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打伞嬉戏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化学课上,李芹同学将燃烧的金属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你认为黑色物质是碳,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小华认为是氢氧化钠,你认为白色物质还可能是碳酸钠.
李芹同学认为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在反应物中无氢元素.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李芹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为氧化钠.
实验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结论:白色物质为碳酸钠.
【反思评价】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frac{\underline{\;点燃\;}}{\;}$C+2Na2CO3.不用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亮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然后用凸透镜聚光照射集气瓶中的红磷.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进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容积的$\frac{1}{5}$,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试用分子的有关性质解释下列问题,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③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A、春天的校园,四处飘香:②;
B、物质的“三态”变化:③;
C、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后,化学性质不变: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明显;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石墨能导电的是④(填序号,下同),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是①③.

(2)干冰可作制冷剂,主要是利用了它的物理(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档案资料都要求用碳素墨水(用炭黑等制成)填写,其原因是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4)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的关注,活性炭纤维防护口罩走进人们的生活.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因此有良好的防毒、除臭等功效.
(5)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扑灭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可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红磷要过量,其目的是全部消耗掉集气瓶中内的氧气.
(2)加紧弹簧夹,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并迅速深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此时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白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红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用字母表达亦可).
(3)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frac{1}{5}$,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4)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雨$\frac{1}{5}$,则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三种)
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5)从该实验中还可推知氮气的那些性质?是写出其中的两种:
①氮气难溶于水;②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盐,在生活和生产中有重要的用途.请回答:
(1)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Na+和Cl-(填符号).
(2)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请补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燃烧木炭和铁丝时,用坩埚钳夹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化合物
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