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或名称:氢
H
H
  铜
Cu
Cu
   Cl
  P
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需知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及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的问题.
解答:解: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故答案为:H;Cu;氯;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意义的认识,以及书写元素符号的方法和一些常见物质的元素符号的记忆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研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Fe2O3)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III.将实验II中的剩余物进行分离,并将所得氧化铁粉末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在第III步中,要使剩余物分离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
 
,玻璃棒的作用是
 

(2)在第 IV步实验中,可以用点滴板(如图所示)代替试管C、D完成,改进后的优点是
 

【实验结论】
(1)实验 II和 III分别可以证明:氧化铁的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实验I的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实验评论】
(1)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
 

(2)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知识拓展】
(1)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2)马铃薯长期放置后会发芽,发芽马铃薯中含有一种致毒成分茄碱(C45H73O15N),又称马铃薯毒素,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又名龙葵甙,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①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②茄碱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元素质量比为
 

③茄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④433.5g茄碱中含有
 
g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Fe2O3)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进行分离,并将所得氧化铁粉末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在第Ⅲ步中,要使剩余物分离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          ,玻璃棒的作用是       
(2)在第Ⅳ步实验中,可以用点滴板(如右图所示)代替试管C、D完成,
改进后的优点是                                            
【实验结论】
(1)实验Ⅱ和Ⅲ分别可以证明:氧化铁的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实验Ⅰ的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的符号表达式                        
【实验评价】
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                                        
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知识拓展】
(1)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 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2) 马铃薯长期放置后会发芽,发芽马铃薯中含有一种致毒成分茄碱(C45H73O15N),又称马铃薯毒素,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又名龙葵甙,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①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②茄碱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元素质量比为         
③茄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④433.5g茄碱中含有     g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Fe2O3)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进行分离,并将所得氧化铁粉末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在第Ⅲ步中,要使剩余物分离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和           ,玻璃棒的作用是       

(2)在第Ⅳ步实验中,可以用点滴板(如右图所示)代替试管C、D完成,

改进后的优点是                                             

【实验结论】

(1)实验Ⅱ和Ⅲ分别可以证明:氧化铁的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实验Ⅰ的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的符号表达式                        

【实验评价】

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                                         

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知识拓展】

(1)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 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2) 马铃薯长期放置后会发芽,发芽马铃薯中含有一种致毒成分茄碱(C45H73O15N),又称马铃薯毒素,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又名龙葵甙,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①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②茄碱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元素质量比为         

③茄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④433.5g茄碱中含有      g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