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A.所有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氧化汞受热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分析 根据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可以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由微粒的变化,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等.

解答 解:由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可知:
A、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由此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有分子,还有原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然后汞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故能证明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B说法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说法正确;
D、氧化汞受热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故选A.氧化汞受热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点评 熟悉化学变化的实质,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如图是氢气燃烧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1)请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stackrel{点燃}{→}$水,该反应的类型为化合反应.
(2)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3)根据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A-E)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如果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同时要收集一瓶用于做铁丝燃烧实验的氧气,则较好的收集装置是E(填装置编号,下同).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B;如F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气体应从b(填“a”或“b”)端管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紫薯中的硒元索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B.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
C.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18D.硒元素在化合物中可能显+2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氧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未加二氧化锰反应不发生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C.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验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得到黑色固体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四种元素A、B、C、D,其中A-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氢原子相同;B原子比D原子多两个电子层,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C原子核外电子数比B原子多3个;D+离子的核外没有电子.
(1)A元素符号:Cl                       (2)B离子符号:Al3+
(3)C原子结构示意图:             (4)D元素名称: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图1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BD,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GH.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紫色石蕊溶液.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未滴加稀盐酸前)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5)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曲线点的含义是当温度20℃时,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化学变化是化学学科最具特色的内容,而质量守恒定律是认识化学变化的一个基本规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B(填序号),原因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没有密封,所以导致天平不能平衡.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填元素符号),判断的依据是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3)在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并使其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ABD(填字母序号).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7 m 611
A.m=1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是6:11
D.若该反应充分进行,反应后W仍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收集到所需的氧气后停止加热,老师鼓励他们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于是小组成员对其成分进行如下猜想:
甲认为是:KClO3、KCl、MnO2      乙认为是KCl、MnO2     丙认为是:KClO3、MnO2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丙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KCl为生成物,反应后一定存在.
(2)请帮助甲同学验证自己的猜想:取适量的剩余固体加入到试管中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观察到木条复燃的现象,说明甲 的猜想是正确的.
(3)通过该探究,我们得出结论,在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BC(不定项选择)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4)在对试管加热过程中,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将A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