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

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①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CO2+H2O=H2CO3
实验3中玻璃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Ca(OH)2+CO2=CaCO3↓+H2O;.
(2)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C→CO2;CH4→CO2;CO→CO2,通过比较归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填字母代号)
A.三种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B.三种转化关系中C、CH4、CO都能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分析 (1)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根据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以及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实验的现象;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分析有关的说法.

解答 解:(1)在实验1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上层蜡烛后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实验2中,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实验2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
实验3中,由于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实验3中玻璃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Ca(OH)2+CO2=CaCO3↓+H2O.
(2)A.C→CO2、CO→CO2的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属于化合反应,CH4→CO2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一定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三种转化关系中C、CH4、CO都能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故B正确.
故答案为:(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CO2+H2O=H2C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2)B.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点的方式比较灵活,但并不是难题,同学们只要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就可以顺利完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其中的转化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表列出了几种行星上的“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
木星氨气、氦气、氢气、甲烷
水星没有气体
冥王星甲烷
火星二氧化碳氮气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表内几种行星中,含有稀有气体的行星是木星.
(2)试推测火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高(填“高”或“低”).
(3)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冥王星的大气中没有能助燃的O2
(4)近几年,产生“温室效应”,地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大气中CO2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它是(  )
A.FeB.ClC.ND.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草酸(化学式为C2H2O4)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在受热条件下也会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氢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如图装段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装置中红棕色固体粉末是CuO(填化学式),那么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3)讨论交流:
①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支持(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有一氧化碳.
②小芳认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实验二在操作中应先向玻璃管内通气体,一会儿后再点燃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指出该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处理的方法是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立刻变浑浊
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将瓶中氧气耗尽.
b.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如方案二所示图),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误差少或无污染.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1909年卢瑟福领导的团队用一束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由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外是空的,不存在其他粒子
B.少数α粒子发生偏移,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C.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较大
D.α粒子的质量比核外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纯净物都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实验室需要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A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量筒.
(2)E操作中应称氯化钠的质量是5g,在转移过程中有少量的食盐洒落,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结果会使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或“<”)5%.
(3)实验需要量取95mL水,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用到的另一种仪器是胶头滴管.
(4)F操作的作用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完成操作C后,还需要贴上标签.
(5)用上述操作的编号字母,表示该实验正确操作的顺序是DEBAF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氧元素的原子序数X=17
C.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2.07<Y<39.95
D.三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均易得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