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倾倒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点燃酒精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在质量为150g的烧杯中加入100g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加入2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50.4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后它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红光农场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 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实验室有一包固体药品,可能含有BaSO4、Na2CO3、CuSO4、NaCl、C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

[定性探究]

(1)称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由实验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2)取(1)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原固体的成分,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问题。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_____

_____

原固体中不含NaOH

其中,步骤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除了检验一定含有的物质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_____。

(3)再取(1)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进行如图1所示操作:

同学们认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但是老师指出这个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填序号)。

A 滤液中含有Na2CO3,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

B 滤液中的NaCl可能是由原固体中的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

[定量探究]

(4)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精确称量了10g原固体,进行如图2实验:

同学们认为,根据“沉淀全部溶解”的现象可确定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其中,操作X的名称是_____,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原固体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哪条曲线。根据以下信息:

(1)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

(2)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

(3)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Y代表丙

B.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

C. t2℃时,分别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X析出的晶体一定比Y多

D. 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

某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情况如图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资料1:Na2CO3+CO2+H2O==2NaHCO3

资料2:NaOH+NaHCO3==Na2CO3+H2O

(1)图1所示实验中,用“注射器”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B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曲线1中________段气压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在不改变装置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A与E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2所代表的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6)探究曲线3所代表的实验后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①小明同学猜想有以下六种可能:

猜想

成分

Na2CO3

NaHCO3

Na2CO3、NaHCO3

Na2CO3、NaOH

NaHCO3、NaOH

Na2CO3、NaHCO3和NaOH

小新同学认为猜想五和六都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美同学又通过计算否定了猜想二和猜想三。

②小芳同学通过实验继续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呈________性

猜想四正确

加入________ 溶液

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时,根据某固体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饱和时溶解的质量绘成如图斜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d→a点可以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C. a点对应的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D. b与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信阳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段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____(填序号)。

①HNO3  ②CuSO4  ③C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Cl﹣、OH﹣ B. H+、SO42﹣、HCO3﹣

C. Ba2+、H+、SO42﹣ D. Cu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