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分)如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
两个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欲用它昂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验集气瓶中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具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尼龙材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尼龙材料一定含C、H、N三种元素。
所选仪器按“A→B1→E→B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塑料试样碎屑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D中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仪器E中玻璃管中放入的尼龙试样碎屑质量为3.5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2的质量增加3.6g,则该塑料试样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④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实际值比较将_______(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⑴① ACBF    ② CaCO3+2HCl   CaCl2+H2O+CO2↑③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收集到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⑵① 2H2O2 MnO2 2H2O+O2↑  ②变浑浊 ③ 11.4% ④偏大

解析试题分析:(1)在气体的制备中,先除杂再干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应该先选择固液反应的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再通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杂质,再通过浓硫酸吸水干燥,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CaCO3+2HCl   CaCl2+H2O+CO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往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收集到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2)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生成的是水和氧气:2H2O2 MnO2 2H2O+O2↑;由于塑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故D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仪器B2的质量增加3.6g,即生成的水的质量为3.6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知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2/18 ×100%=0.4g,那么该塑料试样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4/3.5g ×100%=11.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1,那么通入的氧气中可能含有水蒸汽,导致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
考点: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除杂、收集及反应原理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在按书本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当装置内的氧气低于一定含量时,红磷就不再与氧气反应,从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有老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在一容器中倒入刚拆封的“暖宝宝”黑色粉末,再在上面放足量的白磷,迅速扣上烧杯,随后白磷自然,利用这一装置可更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对此同学们做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该粉末可能是木炭粉;
猜想二:该粉末可能是铁粉.
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有同学认为猜想一肯定是错误的,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2)通过实验证明加入的黑色粉末是铁粉.加入铁粉后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物质用途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石墨可以制铅笔芯
B.氮气是食品包装中的一种防腐剂
C.活性炭可以用于软化硬水
D.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问答题

“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1)如果A是葡萄糖(C6H12O6),它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碳”是指        (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
(3)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3O22CO2+3H2O,R的化学式为       
(4)碳酸钾是无机盐,写出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科学家用NaOH溶液喷淋吸收CO2(如图).对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法中包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B.物质是①是Na2CO3溶液
C.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D.整个过程至少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提示:盐酸中会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生成二氧化碳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收集CO2时,他们如何检验已CO2收集满?                                        
(3)实验室制取气体要选择适当反应物.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大量CO2气体不能用浓盐酸,因为                                  。                        
(4)他们对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条件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究,做了如下四个对比实验:
①取m g块状大理石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反应;
②取m g块状大理石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的快慢顺序为②>①;
实验结论:影响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                      
你认为影响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还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入CO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甲组同学认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而乙组同学认为CO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乙组同学又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并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制取装置_____________。(填“A”或“B”)
②收集一烧瓶CO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到圆底烧瓶内气球膨大。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甲组同学提出反驳: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________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膨大程度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8分)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图中标出的物质中,属于碱类物质的化学式为                        
②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捕捉室”中发生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整个“捕捉”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金属M置于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而将其置于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由此可判断M、Zn、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M、Zn、CuB.Zn、M、CuC.Zn、Cu、MD.Cu、 M、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元素在地壳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硅
D.大多数金属元素在地壳中以矿石的形式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