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D.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分析 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过滤能够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解答 解:A、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D、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分离物质的方法,解答时要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两个实验: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
(1)写出废液混合后使滤液变无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中性(填“酸”、“中”、“碱”).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猜想ⅡNaCl、BaCl2;猜想ⅢNaCl、Na2SO4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成立
在实验②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交流拓展】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还可以用不同于上述原理的方法,即在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frac{1}{5}$.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表:
颜色、状态熔点/℃着火点/℃密度/
(g/cm3
红磷暗红色固体5902402.34
白磷白色或黄色固体44.1401.82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或装置气密性不好).
【交流与讨论】
(1)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木炭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他们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①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
②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实验误差小,不会污染空气.
【探究与反思】
(1)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证明乙同学的猜想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2)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1格,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左玻璃管上端的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处理CO气体时可以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
B.在盛有O2的集气瓶中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
C.稀释浓硫酸时,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慢慢地加入浓硫酸并搅拌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或自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被玻璃割伤手后,先取出伤口里的玻璃片,再用稀过氧化氢溶液擦洗,然后敷药包扎
B.制取蒸馏水时,为了防止瓶内产生暴沸现象,应向烧瓶内加入几片碎瓷片
C.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D.滴瓶中的滴管用后不用清洗,直接放到原滴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选择下列一种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  B.升华  C.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1)从溴水中提取溴A
(2)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C
(3)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D
(4)分离酒精(沸点为78.1℃)和甲苯(沸点为110.6℃)两种互溶液体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已知A、E是可溶性碱,X、Y是常见的酸,其余的物质都是盐,其中G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XH2SO4;HNaCl.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Ba(OH)2+Na2CO3═BaCO3↓+2NaOH
E→F:H2SO4+2NaOH═Na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锌离子:Zn2+
B.Cl-结构示意图:
C.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Cu+2AgNO3=2Ag+Cu(NO32
D.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2}{Ca}$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A~C是由H、O、C、Ca等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物质.
(1)A是有毒的气体,则A的化学式是CO.
(2)B和C分别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B→C,则B→C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