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海水中提取的粗盐中除了NaCl外,还含有泥沙等杂质。根据下列实验室中除去泥沙等杂质的实验步骤,回答相关问题:
(1)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 (填仪器名称)。
(2)上述经过滤后的滤液中,还含有Ca2+、Mg2+等阳离子。要想知道该滤液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 进行检验。生活中可以将水 ▲ 而使硬水变为软水。
(3)海水提取出粗盐后的母液中,还含有较多的氯化镁,工业上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镁的过程如下图,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和氯气。工业上也可用电解饱和NaCl水溶液的方法制得氢氧化钠、氯气(Cl2)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是
A.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水→碳酸
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述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 A.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 B. | 加热铜绿产生红色固体 |
| C. | 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物就会发生爆炸 |
| D.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甲和丙可能均为氧化物
D.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石蜡组成里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因为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所以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得氧气
D.因为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所以能使燃烧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在实验中有重要作用,下面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实 验 内 容 | 仪器连接 | 硫的燃烧 | 检查气密性 | 准备过滤器 |
水 的 作 用 | 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 | 瓶中的水起到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 | 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 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根据下表信息,完成表中的空格:
化学符号 | 2H |
| Mg2+ |
|
符号的意义 |
| 2个氮分子 |
|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 化合价为+5 |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 (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单质是 ;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 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这一现象说明
B烧杯的作用是 。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查阅相关资料可知: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 ,同时还可以说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