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C2H4+4H2O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①③(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分析 (1)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作出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确定化学式;
(3)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的思路一是减小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解答 解:(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呼吸作用的原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反应生成的这种化工原料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其化学式为C2H4
故答案为:C2H4
(3)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的主要方法一是开发利用新的清洁的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二是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故选①③.
答案:
(1)光合;二氧化碳;氧气;
(2)C2H4
(3)①③.

点评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侧重于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如图是小欣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过程.

(1)氯化钠如图应存放在广口瓶中,用药匙取用,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实验操作中有两处错误:①称量时氯化钠放在右盘,②量筒读数时仰视;
(3)上述两处错误操作导致所配置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请再举一个会导致相同后果的例子:氯化钠在转移过程中洒落在烧杯外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A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C中不含相同元素,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1)请分别写出A、B、C、D物质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ACa(OH)2、BHCl、CCO2、DCO.
(2)写出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3CO+Fe20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写一个).
(3)写出Fe2O3与足量B反应的实验现象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1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1)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碳”是指元素(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2)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R的化学式为C2H6O.
(3)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b.煤加工成焦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4)科学家用NaOH溶液喷淋吸收CO2(如图2),对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该方法中包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B.物质是①是Na2CO3溶液
C.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D.整个过程至少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由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填具体的粒子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所示顺序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A、B、C、D、E、F代表对应的溶液).其中E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E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溶液不可能是①(填序号).
①酸;②碱;③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溶液;猜想Ⅱ:Na2CO3溶液;猜想Ⅲ:Na2SO4溶液;猜想Ⅳ:NaCl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猜想Ⅱ”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如表所示实验.
实验方案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猜想Ⅱ正确
【分析与推理】
①完成“实验一”后,李成同学即认为“猜想Ⅰ”正确,张平同学认为“猜想Ⅰ”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因NaOH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2CO3不合理.
②请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2NaCl+BaCO3↓.
【反思与评价】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一”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把pH试纸浸入待测液;观察发现D、E试剂瓶的瓶塞是橡胶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1),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原来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①甲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②乙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乙得出结论:该溶液原来是碳酸钠溶液.
③丙认为乙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
④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完全除去溶液中的CO32-,避免其对OH-检验造成干扰;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得出结论】⑤这瓶溶液原来是NaOH溶液.
【拓展迁移】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Cl-、Na+(填离子符号).请写出【继续探究】实验中加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Ca2++CO32-=CaCO3↓(仿照上例,用离子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4+O2↑,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将所选装置做出的改动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求做到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CD(填序号),检验该气体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铝和铁的混合物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1)制取氢气时应采用与b相同的发生装置.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完毕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过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请分析滤液中的溶质成分Al2(SO43、ZnSO4(写化学式),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FeSO4═ZnSO4+Fe、Fe+H2SO4═Fe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