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装置的作用是学生水蒸气;
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
二氧化硫有毒,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实验甲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然后加入氯化钙溶液验证是否有碳酸钠生成,该实验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而实验乙是氯化钙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钙,然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所以二者的区别是实验1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而实验2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但是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解答 解:(1)①实验开始后,观察到A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
故填:二氧化硫.
②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故填:吸收水蒸气.
③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防止发生爆炸;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气体中含有H2.
故填:防止发生爆炸;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
④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减小,当硫酸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故填: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减小,当硫酸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⑤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不产生二氧化硫,从而防止污染环境.
故填:不产生二氧化硫.
(2)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故填: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实验甲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而实验乙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故填:实验甲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而实验乙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
故填: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
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故填: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氧化铁、铁锈、Fe3O4 | B. | 氢氧化钙、消石灰、Ca(OH)2 | ||
C. | 纯碱、烧碱、Na2CO3 | D. | 碳酸钙、熟石灰、Ca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酚酞试液 | 酚酞试液变红色 | Na2CO3水溶液呈碱性 |
实验编号 | 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取2mL) | 实验温度 | pH |
a | 1% | 20℃ | 11.6 |
b | 1% | 30℃ | 11.8 |
c | 5% | 20℃ | 12.1 |
d | 5% | 30℃ | 12.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④ | B. | ②③④ | C. | ③④⑤ | D. | ①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