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部分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1)装置A中盛放的药品是
 
和稀盐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收集二氧化碳时不能用B装置的原因是
 
,用C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口下端位置应在
 
处(填写“a、b、c”,下同);验证CO2是否满集气瓶时,把燃着的木条应放在
 
处;检验所得气体是否为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因实验需要,有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对装置做如下改进.甲组:将试管换成锥形瓶(配适当的双孔塞,以便制较多量的CO2);乙组:将长颈漏斗换成普通漏斗,以使操作更方便.你认为以上可行的是
 
组的方案.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方法解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解答:解:(1)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了尽可能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净,导管要伸到试管底部;验证CO2是否满集气瓶时,把燃着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所得气体为CO2,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若将试管换成锥形瓶,容器容积变大,盛装的反应物会增多,故制取的CO2的量也增多;若长颈漏斗换成普通漏斗,反应生成的气体会从普通漏斗中跑掉.
故答案为:(1)石灰石;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c;CO2+Ca(OH)2=CaCO3↓+H2O;
(3)甲
点评: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制法、性质、检验与验满方法是解答本题关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验满用燃着的木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部分氧化物、酸、碱和盐有如图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氧化物A
H2O
酸(或碱)B→盐C
(1)若A为二氧化碳,则B的化学式为
 

(2)若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A为
 

(3)若C为碳酸钙,请写出两个转化的化学方程式A→B
 
,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面提供部分仪器或材料,你能选择必要的仪器组成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吗?

你选择什么仪器或材料组成整套实验装置?我选择
 
(填写仪器的字母代号即可).你还能设计多少套实验装置?请一一填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银原子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 
(4)2个氢氧根离子
 

(5)硫酸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氧化物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2)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填序号).
A.等于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该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1)铁在氧气中燃烧: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3)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填空:
(1)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氢氧根离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
 

(4)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的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表示的意义是(  )
A、表示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g
B、表示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56g
C、表示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6个质子
D、表示一个铁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1
12
的56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