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为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微粒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S=S+2HCl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保持不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分析:A、根据反应前后微粒示意图,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B、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C、对比分析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分析分子的数目的变化;
D、对比分析反应前后微粒构成及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
解答:解:A、由反应前后微粒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氯气和硫化氢气体,生成物是硫和氯化氢,反应的方程式是:Cl2+H2S=S+2HCl.故B说法正确;
C、对比分析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的变化,在该反应中分子个数保持不变,但在有些反应中,分子的数目要发生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对比分析反应前后微粒构成及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学会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核心筒.下列有关钢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下同).
精英家教网
a.钢是纯铁b.钢属于金属材料c.钢比生铁的含碳量更高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填元素符号)
K、Ca、Na、
 
、Sn、Pb、(H)、Cu、Hg、Ag、Pt、Au
(3)将27g铝粉、56g铁粉分别与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曲线图相符的是
 

精英家教网
a.①、②分别表示铁粉、铝粉与硫酸反应的情况
b.反应结束,铝粉、铁粉均完全反应,硫酸有剩余
c.反应结束,硫酸完全反应,铝粉、铁粉均有剩余
d.反应结束,硫酸、铁粉均完全反应,铝粉有剩余
(4)某固体粉末A由初中常见的四种单质组成,且不含K、Ca、Na.气体B可燃,气体G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精英家教网
固体A由
 
组成.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7?达州)为了探究物质在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同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根据要求,请回答:
[实验现象]
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中间
中间
,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右边
右边
.(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解释与结论]
甲小组的结论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乙小组的解释为:
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少.
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少.

[反思与评价]
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
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
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
;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为了探究某化肥厂生产的硫酸铵化肥品质,实验小组的同不展开拓展研究.
精英家教网
【查阅资料】
①下表是硫酸铵化肥品质的主要指标.
指标项目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外观 白色结晶,无可见机械杂质 无可见机械杂质
氮(N)含量 ≥21.0% ≥20.7% ≥20.5%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呈碱性.
③已知:(NH42SO4+2NaOH
  △  
.
 
Na2SO4+2NH3↑+2H2O
【观察外观】该硫酸铵化肥无可见机械杂质.
【实验探究】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为使硫酸铵充分反应完全转化为NH3,则需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加热.
(2)如图1装置A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比较最大的区别是
 
,烧杯中盛放的试剂稀硫酸可以吸收氨气,两者通过化合反应生成一种盐,写出化学方程式
 

【交流讨论】
(1)甲同学认为:应在实验装置中A、B装置间加装一个干燥装置,该干燥装置中的干燥剂为
 
【A、浓硫酸B、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否则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硫酸铵化肥的含氮量可能
 
(填“偏高”或“偏低”).
(2)乙同学认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为增加氨气的吸收效果可将B装置改进为:
 

(经过大家充分讨论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重新进行实验.)
【探究结论】称取13.5g硫酸铵化肥样品,取20%氢氧化钠溶液用最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经数据处理释放出氨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如图2所示.通过计算可知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则该化肥的等级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课展示了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H2C2O4
浓硫酸
.
.
加热
 CO↑+CO2↑+H2O,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
(1)第一小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
A
A
(填A或D)处;实验结束时,应该
(填先或后)停止D处的加热;从环保的角度讲,此装置还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对反应中剩余的一氧化碳进行处理
没有对反应中剩余的一氧化碳进行处理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A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吸收A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E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D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吸收D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高温 
.
 
3CO2+2Fe
3CO+Fe2O3
 高温 
.
 
3CO2+2Fe

(3)第三小组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分数.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取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g,完全反并冷却后再称量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7.6g.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80%
80%

(4)第四小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其它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却比实际的偏大,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B装置吸收CO2不充分;E吸收了装置里空气中的CO2或者外界CO2进入的干扰(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B装置吸收CO2不充分;E吸收了装置里空气中的CO2或者外界CO2进入的干扰(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中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检查图中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填“是”或“否”).理由是
 

(5)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
 

(6)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g.求:0.030g该不纯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通过计算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