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现象中,不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古建筑中石像变模糊
B.地下煤层自燃
C.溶洞的形成
D.北方湖面出现“冬捞碱夏盐”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要结合图示进行答题.
解答:解:A、古建筑中石像变模糊是由于碳酸钙与酸雨反应造成的,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
B、地下煤层自燃是由于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溶洞的形成发生了两个反应:碳酸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分解,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
D、北方湖面出现“冬捞碱夏盐”是指在冬天温度低,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降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当达到饱和后,溶解度再减小,就会析出晶体,由于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夏天温度升高氯化钠溶解度变化不大,要通过蒸发溶剂,才能析出晶体,所以要夏天晒盐.这些都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溶解度的变化,造成析出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类题型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题.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学过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后,东东对其一系列知识进行了研究.
(1)据图中的实验现象判断,稀硫酸里a、b、c、d四种金属中,位于氢后面的金属是
 

(2)查阅资料:金属在活动性顺序里的位置越靠后,其化合物越不稳定,所以它的氧化物越易被还原.在下列①、②中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③中写出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方法.
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的三种主要方法:
①金属氧化物加热分解:
 

②用碳还原金属氧化物:
 

 
:3Fe3O4+8Al
 高温 
.
 
4Al2O3+9Fe.
(3)查阅资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铜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浓硫酸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反应生成的SO2是一种无色、能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用该方法制取硫酸铜,应用
 
溶液将生成的SO2吸收,其目的是
 

(4)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种以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方法.
答:
 

(5)向12.7g铜中加入50g浓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生成SO2的质量(方程式见上)和反应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4月17日,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的一幢民房发生火灾后,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火灾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实验原理]①先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已完成);
②用Fe2O3将CO转化并加以检测(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及装置]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则气体样品进入上述装置中的接口顺序是:e→
fcdabcd
fcdabcd
.写出下列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3CO+Fe2O3
 高温 
.
 
2Fe+3CO2
,丙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检验原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检验原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2)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甲中药品由红变黑(或第一次通过乙石灰水不浑浊,第二次通过乙石灰水变浑浊)
甲中药品由红变黑(或第一次通过乙石灰水不浑浊,第二次通过乙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能判断出火灾现场附近的空气中含有CO.空气污染物包括:CO、可吸入颗粒物及能导致酸雨的氧化物(如
NO2或SO2
NO2或SO2
)等.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
有.在d处将尾气点燃(或在d处用气球收集尾气)
有.在d处将尾气点燃(或在d处用气球收集尾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
(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A: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B:
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子的体积很小

③C: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氢分子、氧分子
氢分子、氧分子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氢原子、氧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
,生成的新粒子是
水分子
水分子

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写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硫酸溶液处理废锌片时发现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同时发现试管外壁发烫,这种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研究.
查阅资料:①SO2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②H2具有还原性.
分析讨论:根据试管发烫的现象分析,说明锌与硫酸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对生成的气体进行猜想:
猜想1:可能是H2
猜想2:可能是SO2,做出此猜想的理由是
 

猜想3:可能是H2和SO2的混合气体.
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装置中的反应都进行完全)
精英家教网
问题讨论:(1)如果装置A没有明显实验现象,装置C的现象为
 
,则猜想1成立.
(2)如果装置A的现象为溶液红色变浅,装置C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则猜想
 
成立.
(3)猜想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4)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反思:(1)实验室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组内一同学又设计了判断S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的装置(如图2),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做的对比实验
 

拓展延伸:小组的同学欲证明试管内锌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剩余,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④将试管中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