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解答 解:(1)在用上面的两套装置制取气体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填:气密性.
(2)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故填: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故填:E;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水通直流电后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这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了新的分子 | |
B.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
C. | 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混合后分子数目减少 | |
D. |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析出甲的质量大 | |
B. | t3℃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 | |
C. |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 |
D. | t1℃时,不能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的丙的饱和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分黄铜(Cu,Zn)和黄金 | 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入少量明矾,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
C | 证明分子间有空隙 | 将1L芝麻和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 |
D | 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B. |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 ||
C. | 该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 | D. |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 |
B. | 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 |
C. |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
D. |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能加工成钻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