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从装置A~D中选择)是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将E装置和F装置连接。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氧气应从_____(填“a”或“b”)口通人。.
(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从装置A~D中选择)是_____;实验前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实验结束时要先_____,再_____,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
(5)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气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6)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而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
(7)若利用E装置来干燥氧气,则应将E装置中的水换成_____,气体从_____(填 “a”或“b”)端通入。
【答案】分液漏斗 BD b AC或AD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取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不变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瓶内氧气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浓硫酸 a
【解析】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固液发生装置是B,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更加纯净,应选项装置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将E装置和F装置连接。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氧气应“短管进、长管出”从b口通入,将水从a口压入量筒中;
(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固体加热装置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装置C,或氧气微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选择装置D;实验前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干扰试验;实验结束时要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5)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产生氯化钾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是催化剂,质量不变。
(6)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瓶内氧气集满,而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
(7)若利用E装置来干燥氧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气体干燥剂,则应将E装置中的水换成浓硫酸,气体应“长管进、短管出”从a端通入进行洗气干燥。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微粒观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初步掌握化学微粒的表示方法及结构非常重要。根据所给名称的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2个氮原子_____;
(2)氯元素_____;
(3)铝离子_____;
(4)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在巴黎举行,会议旨在通过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禁止农作物秸秆燃烧,减轻对雾霾影响
B.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减少酸雨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如下图所示利用海水为原料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下表为部分物质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溶解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NaHCO3 | 8.2 | 9.6 | 11.1 | 12.70 | |
NH4Cl | 33.2 | 37.21 | 41.4 | 45.8 |
(1)步骤①中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步骤③中是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3)步骤④是向溴化钠中通入氯气,生成溴单质和一种盐,发生的是置换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进行生产时,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加压不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5)写出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1,电解水
B.图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图3,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图4,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 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 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 44∶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并收集氧气,则选用的装置是_____;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如果制得氧气质量比理论值少,请分析可能的原因(一点)_____;如果用相同的装置、相同质量高锰酸钾制备氧气,但是,采用火焰温度更高的酒精喷灯加热(耐高温试管),则产生的氧气质量比前者多,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选用_____收集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
(1)分类角度:CO2属于_______(填序号)
A氧化物 B混合物 C单质
(2)微观角度: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碳原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3)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化角度: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转化图(已略去反应条件)。在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与某炽热黑色物质反应转变成一氧化碳。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C实验室中做实验逸出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乃万物之本源,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在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自来水常用氯气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所示是水在一些化学实验中的用途,其中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烧杯中的水便于观察是否有气体排出
B.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
C. 该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水只起隔绝氧气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