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1)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氢气。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氢气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用接口处字母填写)。
(2)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3)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写出一条即可)。
(4)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bcdg 验纯 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增强导电性 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稍易溶于水 3Fe+4H2OFe3O4+4H2
【解析】
(1)氢气是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是固体和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应将气体通入到浓硫酸中,所以连接顺序是:bcdg;
(2)①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3)电解时,水中需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增强导电性。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甲、乙两量筒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稍易溶于水;
(4)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铁和水,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3CuSO4═Fe2(SO4)3+3Cu
B.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O22CO2
C. 验证Fe和Zn的金属活动性:Zn+FeCl2═ZnCl2+Fe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如图要求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
A | H2SO4 | NaOH | NaCl | Na2CO3 |
B | CO | CO2 | H2SO4 | CuO |
C | Zn | ZnSO4 | Mg | HCl |
D | O2 | CO | CuO | C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双手紧贴并倒转瓶口。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下图中的 MN 段、NP 段和PR 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中 M→N 的变化过程,说明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曲线中 M→N 和N→P 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C. 曲线中N→P 和P→Q 相比较,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 曲线中P→Q 和Q→R 相比较,说明Q 点后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取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
B. 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 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 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胶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______________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______________,最终活塞前沿停留在_________mL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的移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活塞前沿停留在_________mL刻度处;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与假设)
其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探究过程)
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应是_____;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得到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_____。
(探究结论)
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_____(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
(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SO4,但又没有Na2SO4的上述表列信息。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Na2SO4,并叙述理由:_____。
(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
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_____(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因_____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