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Al和Zn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显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无Mg2+ B. 滤渣中一定有Zn
C. 滤液中一定无Cu2+ D. 滤渣中一定无Al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 与 b 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B. P 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 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D. 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锦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氯化钠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除含NaCl 外,还含有少量 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1)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___(填序号)。
A 溶解前用玻璃棒研磨大颗粒粗盐
B 过滤时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 蒸发时要不断搅拌直至水分全部蒸干
D 实验结束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容器中
(2)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
温合液Ⅲ经过“过滤”操作,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___(填化学式)
(3)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为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锦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 20 | 40 | 60 | |
溶解度 | NaCl | 36.0 | 36.6 | 37.3 |
KNO3 | 31.6 | 63.9 | 110 |
(1)60℃,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20℃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1.6%
B 40℃时,136.6gNaCl溶液中一定含有36.6gNaCl
C 将4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32.3gKNO3固体
D 将40℃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降温后两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NaCl>KNO3
(3)20℃时,按下列图示操作:
①在溶液A、B、C中,KNO3溶解达到饱和状态的有_____(填字母)
②比较溶液A、B中KNO3的质量分数:A_____B(填“>“或”<”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B. 溶解固体时在量筒中进行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
D. 溶解固体时用温度计搅拌加速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B. 铁钉与稀盐酸反应,银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C.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
D. 甲烷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海南省、十四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室温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用逐滴滴入的方式),混合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B. 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向溶液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C. 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D. 该图象表示的是将盐酸液滴入氢氧化钠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