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都属于单质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 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生成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Si+4HCl.由方程式可知:
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都属于单质,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的数值为4,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了+1价,故D错误.
由于该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并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四瓶气体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装药品
B.
   制备
C.
  收集
D.
      验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向滤液中加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和Fe
B.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肯定没有铁
C.滤液中一定不含有CuSO4
D.滤液中一定不含有FeSO4和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有利于保护空气.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5B.C02C.SO2D.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一:某小组用如图1装置进行CO2与空气密度大小比较的实验.
装置:如图1,玻璃管内装有一根铜丝,铜丝上等距离系有11个棉球,两端与干燥管相连.
实验:玻璃管上段和下段的各5个棉球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干燥管内塞入用稀NaOH润湿的棉球.0号棉球内预先包有少量K2CO3粉末,用注射器通过管壁小孔向0号棉球缓慢注入0.5mL的稀H2SO4

(1)玻璃管内选用铜丝固定棉球,从金属活动性考虑,是由于铜丝不与硫酸反应;注入0号棉球内的稀H2SO4能否用浓盐酸代替?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5个球颜色变红,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段1号棉球变色.从微观角度看,可得到的结论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实验二:小斌受到上述实验的启发,用如图2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变红色,不同变化是下面的先变红色上面的后变红色,小斌从课教材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H2O=H2CO3
(2)小莉认为小斌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莉对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具体措施是:在支管口接上导管通入一个放有燃烧蜡烛的烧杯、在大试管内装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3)与教材实验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敏设计了一种填空游戏.请按要求在方框内填入物质的化学式或反应类型.规则是:

(1)竖列必须符合物质分类要求;
(2)横行必须符合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3)所填物质的组成元素在H、O、S、Cu中选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老师讲铜的性质之前,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铜制品,小红带来紫红色的粗的铜导线,小明带来了黄色的铜螺母,他们带的铜制品颜色不同的原因是组成不同.
老师选择了小红的铜导线(粗)做实验.
老师把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儿铜丝表面就变黑了,老师说生成了氧化铜.小明提出疑问:“黑色物质还可能是酒精燃烧产生的炭黑呢.”就此问题做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黑色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猜想二:黑色物质是碳
猜想三:黑色物质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并验证]
第一组同学用一氧化碳还原黑色物质,出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的现象,得出结论:猜想一正确.
第二组同学把变黑的铜丝伸入稀硫酸中,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他们与一组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第三组同学把变黑的铜丝继续加热,发现黑色固体逐渐增多.冷却后敲打,黑色固体脱落后,加热部分的铜丝明显变细.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一正确.加热铜丝一定发生的反应是2Cu+O2$\frac{\underline{\;\;△\;\;}}{\;}$2Cu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交流与反思]老师明确指出第三组同学的实验有问题,存在的问题是变黑的铜丝表面的氧化铜能够阻止铜和氧气进一步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石家庄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末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小王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小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A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3)小张同学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只是部分变质.为确定小张同学的猜想,应该对小李同学的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来检验该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4)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pH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pH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5)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6)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HCl(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7)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Ca(OH)2(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