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小颖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颖同学通过图一所示的实验,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她依据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药品,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D(填序号).
A.称量:可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左边托盘的纸上进行称量
B.溶解: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溶解时宜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应急:先用大量水冲洗皮肤上的NaOH溶液,再涂上3%~5%稀盐酸溶液
D.保存: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应密封保存
(3)溶液的pH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二所示,图中A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Na2SO4(写化学式).
(4)根据图示信息,当溶液恰好为中性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计滴加的酚酞试液质量,计算精确到0.01g)

分析 (1)根据酸和碱使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和考虑;
(2)A、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分析;
C、根据碱溶液粘在皮肤上,先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进行解答;
D、根据已有的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
(3)根据A点溶液p大于7分析解答;
(4)根据硫酸的质量结合方程式求解硫酸钠的质量.

解答 解:(1)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B、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正确;
C、当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时,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硼酸溶液,而稀盐酸具有腐蚀性,故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需要密封保存,故正确;
(3)由图示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NaOH过量,硫酸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所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Na2SO4、NaOH;
(4)H2SO4质量=20g×9.8%=1.96 g 
设 Na2SO4质量为 x,则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142
1.96g          x
∴$\frac{98}{1.96}$=$\frac{142}{x}$
得 x=2.84g 
答:所得溶液中含有硫酸钠 2.84g 
故答案为:(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BD (3)NaOH、Na2SO4
(4)2.84g.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以及反应时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以及图示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课本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有A、B、C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盐酸、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有沉淀产生;“↑”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
ABC
A-
B
C-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溶质的化学式是HCl,A与C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2)A与B、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以下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人类不缺淡水
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C.生活中可以用食盐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D.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糕点包装袋中常见的保鲜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粉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步骤及现象】
①连接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按图装好药品M,经过一段时间(各组实验时间相等)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M成分实验现象
干燥的铁粉、炭粉和氯化钠的混合物U型管左、右两端液面相平
用氯化钠的溶液浸泡的铁粉、炭粉U型管左端液面明显高于右端
用水浸泡的铁粉和炭粉U型管左、右两端液面基本相平
用氯化钠溶液浸泡的铁粉U型管左端液面略高于右端
(1)实验Ⅰ中U型管左、右两端液面相平,水明锥形瓶内气压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
(2)实验Ⅱ说明锥形瓶内的气体分子数减少了(填“增多了”、“减少了”或“未改变”),可能的原因是铁粉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其他条件不变,放置一段时间后,实验Ⅱ中U型管两端的液面能否恢复至原来的相平状态?否(填“能”或“否”)
(3)一段时间后,取出锥形瓶中物质,发现实验Ⅱ中铁粉表面有红褐色物质,其他实验中M固体变化不明显,经进一步分析,该红色物质是Fe2O3•nH2O.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2+2nH2O=2Fe2O3•nH2O.
(4)由实验可得出还原性铁粉在食品袋中的作用是除去氧气和水.
【交流与反思】
(5)①有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受到启发:他认为可以用生石灰替代上述保鲜剂,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简述理由:不同意,生石灰只能吸收水蒸气,不能除去食品袋中的氧气,食品会被氧化变质.
②你认为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⑧长颈漏斗.
(2)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①②⑦⑧(选填序号).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
①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②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
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氨气遇到浓盐酸时冒白烟(生成NH4Cl固体)
I、制取氨气的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选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同,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II、若用图2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n端(选填“m”或“n”),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管口,若变蓝则已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如图所示装置均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图甲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②某化学小组对该实验进行改进(装置如图乙所示),用暖宝宝发热剂代替红磷,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D.(填字母序号)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8.3%
(2)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产物没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应用前景.NH3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丙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②该反应产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已知:
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1)方法1中搅拌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
(2)方法2煅烧后的反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2+7H2O═CaO2.8H2O.该反应获得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Ca(OH)2(填化学式);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温度过高除了防止氨水挥发外,还能防止过氧化钙分解;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方法2(填“方法1”或“方法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试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若冒气泡,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C.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某集气瓶中,若木条没有复燃,则该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D.若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