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
B. 不同的花儿香味不同,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C. 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体从汽水中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D. 煤粉比煤块容易燃烧,是因为煤粉的着火点低于煤块的着火点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预防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B.NaCl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4.5
C.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D.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现象 | 解释 | |
A | 汽车轮胎因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 分子受热,分子间距离变大 |
B |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C | 蒸馏水中不能养鱼 | 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
D |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虾青素是一种氧化物 B.虾青素是由96个原子构成
C.虾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96
D.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 .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 ),溶液中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 、
(答出二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两两之间都能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C CuO H2SO4(稀) B. Ba(OH)2 HCl(稀) K2CO3
C.Fe HCl(稀) CuSO4 D. CO2 Ca(OH)2 HCl(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材料制取烧碱,其制取流程如图:
(1)写出加入纯碱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问题与发现]固体A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的猜想:A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乙的猜想:A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你的猜想: .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甲 | 取少量固体A,用适量水溶解后,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成立 |
乙 | 取少量固体A,用适量水溶解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 |
| 猜想不成立 |
你 |
|
| 猜想成立 |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讨论后,认为甲的结论不一定成立,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Na+、Cl-、NO3- B.K+、H+、SO42-、Cl-
C.Na+、NH4+、NO3-、SO42- D.Ca2+、Cu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
|
② 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方案:将足量镁粉点燃后放入钟罩装置进行实验,写出镁粉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
燃烧完毕冷却后水几乎占满整个钟罩,已知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请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13) 。如果将图2中镁粉换成碳粉进行相同实验,则 (14) (能或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反应前容器内空气体积 | 反应后容器内气体体积 |
30mL | X mL |
I.反应后容器内气体体积X理论上为 (15) mL。
II.如果反应结束后测得容器内气体体积为28mL,假设装置气密性完好,那造成实验有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16) (试举一个即可)。
④ 十八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组成设计的实验如图4,实验原理是汞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会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当年拉瓦锡在观察到汞表面浮起红色渣滓后,还继续加热了12天才停止实验,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