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某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frac{\underline{\;\;△\;\;}}{\;}$2CuSO4+2H2O.
(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CuSO4、H2SO4(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4)硫酸亚铁可用作治疗贫血症(选填“贫血症”或“佝偻病”)的药物.
(5)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锈需要空气中的H2O、CO2(填化学式).若要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2所示实验中,只需完成BD(填字母)两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分析 根据设计方案图1可知,废料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铜,根据蓝色溶液中加入铁有气体产生,说明蓝色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质中还含有硫酸;加入铁粉是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将铜置换出来,得到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也是获得硫酸亚铁,所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使CuSO4、H2SO4完全反应;固体C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铁除掉,再用水冲洗,最后进行干燥就能得到铜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铜生锈条件,根据对比实验法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分析应进行的实验.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废料中的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中含有硫酸铜,根据蓝色溶液中加入铁有气体产生,说明蓝色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质中还含有硫酸;加入铁粉是利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将铜置换出来,得到硫酸亚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也是获得硫酸亚铁,所以加入略过量的铁粉,过量的目的是使CuSO4、H2SO4完全反应;固体C中可能含有铁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铁除掉,再用水冲洗,最后进行干燥就能得到铜了.所以:(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由上述分析可知,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 CuSO4、H2SO4
(3)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4)硫酸亚铁可用作治疗贫血症的药物.
5)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锈需要空气中的H2O、CO2.若要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2所示实验中,只需完成BD两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为:(1)过滤.(2)CuSO4、H2SO4.(3)Fe+H2SO4═FeSO4+H2↑.(4)贫血症.(5)铜H2O、CO2,B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置换铜必须用铁,因为还要得到硫酸亚铁,为了反应充足加入的试剂要过量,再利用铁能与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将铜和铁分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最后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科学家发现,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其储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可燃冰也称为“甲烷水合物”.“置换法”是开采可燃冰设想方案之一,即将CO2注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CO2较甲烷更易形成水合物,因而就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原理:CH4•nH2O+CO2═CO2•nH2O+CH4).
(1)通常情况下,CH4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CH4气体时,则应让气体从b(选填“a”或“b”)管通入.
(2)若上述方法能够实现,那么要制取8吨的CH4气体,理论上需CO2多少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aSO4+Cu(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  )
A.R>CuB.R>FeC.Zn>RD.R>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a1a2 a3 b1b2b3c1c2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20  4060  2050  6020 40 70
 溶液pH 10.9011.18  11.26 11.08 11.2711.30  11.2211.46 11.50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c3(填实验编号).
(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a1、b1、c1(填实验编号),结论是在水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碳酸钠溶液的pH变化关系是温度越高,溶液pH越大.
(4)将10%的碳酸钠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20 3040  5060  70
 溶液pH 11.2211.35  11.4611.48  11.5011.50
①当温度介于20℃~40℃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的pH影响比较大(选填“大”或“小”).
②小菁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再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
(5)碳酸钠溶于水,有部分碳酸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致使溶液呈碱性.实验室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bd(填标号).
a.酚酞试液 b.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6)欲使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烧碱,可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物质(写名称):熟石灰或生石灰,并充分搅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碱,后者是氧化物的是(  )
A.纯碱 干冰B.熟石灰 生石灰C.烧碱 小苏打D.酒精 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金属铂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加热}$4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B.NOC.N2OD.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CuO、C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1)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
(2)若溶液甲呈蓝色,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CuSO4和H2SO4
(3)若固体乙呈红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和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