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同时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同时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用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
(1)若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由三种元素组成,C是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则 A、C、D三种物质分别是:A
 
;C
 
; D
 

(2)若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则 A、B、D三种物质分别是:A
 
; B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用A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仪器a的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按要求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
(1)水的分解反应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在氢气、氧气、木炭、二氧化碳中
①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②用于高能燃料的是
 

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年,12月10日,成渝高速发生车祸,事故致车上1人当场死亡,车载的12吨浓盐酸泄漏,沿路流淌了3公里.在现场,可以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盐酸挥发后,形成弥漫的白雾.事故发生后,消防人员急调10吨熟石灰对大量泄漏盐酸进行处理.
(1)、为了安全,在处理现场,消防人员都戴上防毒面具,是因为防毒面具中的活性炭具有
 
性,对空气有净化作用,可保证消防人员的呼吸安全.
(2)、由上可知,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处理过程中熟石灰[Ca(OH)2]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CaCl2)和水.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事后调查发现,此事故乃驾驶员醉酒驾驶所致.我们知道酒不但可以饮用而且还可以燃烧,试写出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醉酒驾驶不利于行车安全,请你从安全的角度对司机人员提一条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每天的早餐对我们的健康特别重要.下面是某天早晨,小雪家餐桌上的食品和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
 
(填序号);
(2)小雪妈妈发面蒸馒头时要加入纯碱,化学式为
 

(3)饭后洗碗碟上的油污通常用到洗涤剂,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氧气与氮气---用燃着的木条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闻气味
C、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固体---用水
D、二氧化锰与铁粉---用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上欲用NaOH溶液处理含204tAl2O3的铝土矿(杂质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计算:需要消耗NaOH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